《久雨之余隔窗闻雪简书院诸丈二首》

时间: 2025-01-06 13:45:48

雨覆云翻越月余,苦疑滕六欠工夫。

倏敲窗竹清成玉,细剪檐花碎作珠。

已喜新冬三白有,不愁嗣岁二红无。

地炉纸帐杯行了,呼起诗翁为捻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久雨之余隔窗闻雪简书院诸丈二首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雨覆云翻越月余,苦疑滕六欠工夫。
倏敲窗竹清成玉,细剪檐花碎作珠。
已喜新冬三白有,不愁嗣岁二红无。
地炉纸帐杯行了,呼起诗翁为捻须。


白话文翻译:

在漫长的雨幕和翻滚的云层下,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我苦苦怀疑滕六的诗作是否缺乏工夫。突然,一阵清脆的敲击声,从窗外竹子上传来,宛若玉石的清音;檐下的雪花像细小的珠子一样纷纷落下。我已经很高兴这个新冬天有皑皑白雪,不再担心明年是否会有红梅盛开。地炉已经点燃,纸帐也已搭好,酒杯也斟满了,赶紧叫来诗友,共同品味这冬日的悠闲。


注释:

  • 滕六: 指滕宗谅,号滕六,南朝宋时期的诗人,此处暗指其诗作。
  • : 突然,迅速。
  • 窗竹: 指窗外的竹子,竹子象征坚韧。
  • 三白: 指冬天的雪、白霜和白梅。
  • 二红: 指春天的红花,如红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子贞,号退庵,宋代诗人,以清新脱俗、自然真切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漫长雨季后的冬天,诗人借此抒发对自然景象的感受,以及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李曾伯的《久雨之余隔窗闻雪简书院诸丈二首》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的诗。诗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雨天后,终于迎来了雪的降临,心中充满了欢愉。诗的开篇就通过“雨覆云翻”描绘了天气的阴郁,然而随之而来的“倏敲窗竹清成玉”则展现了一种清新的变化,竹子的声音仿佛是冬雪带来的乐音,清脆动听。

在诗中,诗人不仅描绘了冬日的雪景,还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淡淡的忧虑。虽然新冬的雪花让人欣喜,但“二红无”的隐忧却提醒读者,四季轮回,花开花落,人生亦是如此。最后一句“呼起诗翁为捻须”,更是将诗人与友人的情谊升华,体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这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入了哲理与情感,让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雨覆云翻越月余: 描写了漫长的雨天,时光似乎在阴沉的天气下变得缓慢。
  2. 苦疑滕六欠工夫: 表达了对滕六诗作的怀疑,暗示诗人对艺术创作的严苛要求。
  3. 倏敲窗竹清成玉: 突然的声音让人联想到清脆的乐音,形象生动。
  4. 细剪檐花碎作珠: 描绘了雪花落下的美丽,细腻的意象让人感受到冬天的静谧。
  5. 已喜新冬三白有: 表达了对冬天雪景的喜悦。
  6. 不愁嗣岁二红无: 反映了对未来的无奈,但又不乏乐观。
  7. 地炉纸帐杯行了: 营造出温暖的室内环境,令人放松。
  8. 呼起诗翁为捻须: 表达了对友人的邀请,体现了人际之间的温暖。

修辞手法:

  • 比喻: “窗竹清成玉”,将竹子的声音比作玉石的清脆,增强了音韵美。
  • 对仗: 诗句之间的对称,如“已喜新冬三白有,不愁嗣岁二红无”,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冬季自然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未来变化的思考,展现了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代表阴郁的心情与漫长的等待。
  • : 象征纯洁、美好、希望的到来。
  • : 象征坚韧与清雅。
  • : 代表温暖和友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借助什么自然现象来表达心情的变化? A. 雨
    B. 雪
    C. 竹

  2. “不愁嗣岁二红无”中的“二红”指的是什么?
    A. 红梅
    B. 红花
    C. 红叶

  3. 诗中提到的“滕六”是谁?
    A. 李曾伯
    B. 滕宗谅
    C. 诗翁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同样描绘隐逸生活与自然景色。
  • 杜甫《春望》: 表达了对国家和自然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李曾伯与王维的诗歌都融合了自然与人情,但李的诗更显细腻,王的诗则更具豪放气息。
    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描写山水之美,但情感上更为宽广,而李曾伯则更注重细节与内心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