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秦寿之中秋玩月三首》

时间: 2024-12-29 17:30:06

湖光无际接云烟,举酒登临夕照前。

坐送落霞还杳霭,倚看明月上高圆。

清谈浩渺河源注,丽句纵横绣段连。

归去凤池知不日,山城岑寂记今年。

意思解释

和秦寿之中秋玩月三首

原文展示

湖光无际接云烟,举酒登临夕照前。
坐送落霞还杳霭,倚看明月上高圆。
清谈浩渺河源注,丽句纵横绣段连。
归去凤池知不日,山城岑寂记今年。

白话文翻译

湖面与天空相接,似乎无边无际,我在夕阳的照耀下举杯而饮。
坐在这里送走落日的余晖,目光依然停留在高悬的明月上。
清谈如同浩瀚的河流,流淌着优美的诗句,交织成绣般的华丽篇章。
归去的路途上,凤池就不再遥远,山城的寂静让我铭记了今年的中秋。

注释

  • 湖光:湖面的光景。
  • 无际:没有边际,形容湖面开阔。
  • 杳霭:指模糊的烟雾或云气。
  • 高圆:指高悬的圆月。
  • 清谈:指高雅的谈话。
  • 浩渺:形容辽阔、深远。
  • 凤池:可能指某个著名的景点,象征着归去的希望。

典故解析

  • 中秋赏月: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团圆与思念。
  • 落霞与明月:古代文人常以落霞与明月作为抒发情感的意象,表达对美好景色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以其清雅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中秋之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事的感慨,可能与作者的个人经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湖光明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在这宁静时刻引发的哲思。诗人首先以“湖光无际接云烟”描绘了湖面与天空的结合,给人一种开阔感,似乎让人忘却了世俗的烦恼。接着,诗人举杯畅饮,享受着夕阳的余晖,传达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

而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坐在湖边,目送落霞消散,细细品味明月的清辉,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之美的恒久。通过“清谈浩渺河源注”,诗人似乎在表达与友人间的高谈阔论,诗句之间流露出一种飘逸的气质和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丰富,湖光、落霞、明月等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在中秋之夜的情感体验与思考。最后,诗人提到的“归去凤池知不日”,则透露出一种归属感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湖光无际接云烟:描绘湖面的开阔与天空的交融,传达一种无边的美。
  2. 举酒登临夕照前:诗人以酒会友,享受夕阳的温暖。
  3. 坐送落霞还杳霭:诗人目送落日,留恋于那份宁静。
  4. 倚看明月上高圆:高高的圆月成为诗人思绪的寄托。
  5. 清谈浩渺河源注:高谈阔论,如同河流般汩汩而来。
  6. 丽句纵横绣段连:优美的诗句交错成章,展现文人风采。
  7. 归去凤池知不日:归家的路途渐近,象征着希望。
  8. 山城岑寂记今年:山城的宁静让人记住这一年特别的中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清谈比作浩渺的河流,形象生动。
  • 对仗:如“落霞与明月”,形成和谐的音律。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通过描绘中秋的美景,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感悟,蕴含着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光:象征宁静与美好。
  • 明月:团圆与思念的象征。
  • 落霞:时间流逝与美好的瞬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友情
    • B. 自然美
    • C. 爱情
    • D. 归属感
  2. 诗中提到的“凤池”象征什么?

    • A. 未来的希望
    • B. 失去的时间
    • C. 难忘的回忆
    • D. 友谊的纽带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下独酌》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 《月下独酌》:李白在月下饮酒,情感与王之道的中秋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诗词研究论文与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