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使君西庭送淮西魏判官(得山字)》

时间: 2025-01-04 10:52:17

羽檄催归恨,春风醉别颜。

能邀五马送,自逐一星还。

破竹从军乐,看花听讼闲。

遥知用兵处,多在八公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陪使君西庭送淮西魏判官(得山字) —— 刘长卿

羽檄催归恨,春风醉别颜。
能邀五马送,自逐一星还。
破竹从军乐,看花听讼闲。
遥知用兵处,多在八公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因使君(魏判官)即将离去而产生的离别之情。信使的催促让人感到惋惜,春风吹拂,令人陶醉,别离的面容显得更加悲伤。能有五匹马相送,自己却只能像一颗星星般孤独地返回。打破竹子的军乐声中,战士们欢快地从军,而我却只是在花下听诉讼事,闲适无忧。遥远的战场上,兵戈之声常常响起,尤其是在八公山附近。


注释:

字词注释:

  1. 羽檄:古代用作传递命令的信件,象征催促和急迫。
  2. 春风:春天的风,象征温暖和柔和,但此处又带有离别的惆怅。
  3. 能邀五马送:意指有五匹马可以相送,形容送别的盛况。
  4. 自逐一星还:暗示自己如同一颗星星,孤单而无助地返回。
  5. 破竹从军乐:形容军中喜庆的气氛。
  6. 看花听讼闲:与军旅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悠闲情景。

典故解析:

  • 八公山:古代战场,诗中提到此地,暗示与战争相关的历史背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唐代诗人,字君彦,号景山。他的诗以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著称,作品中常常融入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表现出丰富的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作者陪同魏判官赴淮西任职,因离别而生感触,表现出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战争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战乱的思考。开头两句“羽檄催归恨,春风醉别颜”,通过信使的催促与春风的温柔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接下来的“能邀五马送,自逐一星还”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感,表明尽管有盛大的送别仪式,诗人内心却是孤独无助的。后两句“破竹从军乐,看花听讼闲”通过对比,描绘了诗人对军中欢愉和自己闲适生活的感慨,尽管外有喧嚣,内心却充满了对友人的担忧与思念。最后一句“遥知用兵处,多在八公山”则暗示了战争的频繁和人们的苦难,给整首诗增添了一层沉重的历史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羽檄催归恨:信使催促回家,让人感到惋惜。
  2. 春风醉别颜:春风吹来,让离别的面容更加迷人,但也更添悲伤。
  3. 能邀五马送:形容盛大的送别场面。
  4. 自逐一星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5. 破竹从军乐:描绘了军队的欢乐气氛。
  6. 看花听讼闲:与军中欢快形成对照,表现出诗人的闲适。
  7. 遥知用兵处:诗人关心战事的动态。
  8. 多在八公山:暗示战争的频繁和不安定。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送别的盛况与内心的孤独形成强烈对比,增强情感的冲击力。
  • 意象:如“春风”“五马”“一星”等意象,传达出情感的丰富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离别情景,表现了对友人的珍视与对战争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羽檄:象征着急促和离别。
  2. 春风:代表温暖与情感的交织。
  3. 五马:象征友谊的深厚和送别的盛况。
  4. 一星:象征孤独与无助。
  5. 破竹:象征军中欢乐的气氛。
  6. 八公山:代表战争的频繁和历史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羽檄催归恨”中的“羽檄”指的是什么? A. 信使
    B. 战马
    C. 酒席
    D. 诗歌

  2. 诗中提到的“八公山”代表什么? A. 友谊
    B. 自然风光
    C. 战争的地方
    D. 节日

  3. 全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快
    B. 悲伤
    C. 安逸
    D. 激昂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别》

诗词对比:

  1.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离别的情感,但更多的是对亲情的思念。
  2. 《送别》:与本诗在送别主题上相似,但表现出更为积极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