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淡烟袅袅界重檐,催取融红入镜奁。
只恐夜深春睡足,东风消瘦月当帘。
白话文翻译:
淡淡的烟雾缭绕在重重的屋檐之间,催促着将红色的花瓣融入镜子里。
只怕夜深人静,春天的美梦还未醒,东风已变得瘦弱,月光洒落在窗帘上。
注释:
- 淡烟:轻柔的烟雾。
- 袅袅:形容烟雾缭绕的样子。
- 重檐:指有多层屋檐的建筑。
- 融红:这里指春天盛开的海棠花,色彩鲜艳。
- 镜奁:古代女子用来放镜子的匣子。
- 只恐:只怕、唯恐。
- 夜深:夜已深。
- 春睡足:春天的美梦已睡得太久。
- 东风:春风。
- 消瘦:变得瘦弱。
- 月当帘:月光洒在窗帘上。
典故解析:
- 海棠:海棠花是春天的象征,常与美丽、爱情等主题联系在一起。
- 春睡:古人常用春天的梦境来象征年轻的美好时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家达是清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反映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故,擅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春秋之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天,诗人受春日景致的启发,表达了对春天的依恋与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美丽,同时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首句“淡烟袅袅界重檐”以轻烟与重檐的对比,营造出一种轻盈而又深邃的空间感,仿佛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正通过这层层的屋檐,向人们传递温暖。接着“催取融红入镜奁”展现了春花的灿烂与诗人对美的追求,镜奁象征着女性的美丽与生活的细腻。后两句则转向对夜深的担忧,诗人以“只恐夜深春睡足”的惋惜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无奈和对春天的珍视,东风的“消瘦”与月光的“当帘”则进一步渲染了春夜的静谧与淡淡的忧伤。整首诗呈现出一种唯美而又略带伤感的情绪,仿佛在诉说着对春天的眷恋与对时间流转的无可奈何。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淡烟袅袅界重檐:描绘出春天的轻烟在屋檐下缭绕,展现出一种宁静和优雅的氛围。
- 催取融红入镜奁:暗示春花的美丽需要珍藏,像是把春天的颜色装入匣子中,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只恐夜深春睡足:表达了对夜晚安静的担忧,春天的梦境太过美好,令人沉醉。
- 东风消瘦月当帘:春风逐渐变得微弱,月光静静洒落,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孤寂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海棠花比作融红,传达了春花的美丽。
- 对仗:如“淡烟袅袅”与“重檐”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东风的“消瘦”描绘了春天的感情,使其更具情感色彩。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美景与夜晚的静谧,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视与对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命运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淡烟:象征着春天的温柔与轻盈。
- 重檐:古典建筑的象征,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厚重。
- 海棠:春天的代表花卉,象征着美丽与爱情。
- 东风:春天的象征,寓意着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融红”指的是什么?
- A) 海棠花
- B) 夕阳
- C) 春雨
-
“只恐夜深春睡足”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担忧?
- A) 对春天的消逝
- B) 对夜晚的恐惧
- C) 对梦境的迷恋
-
诗中“东风消瘦月当帘”中的“东风”象征着什么?
- A) 秋天
- B) 春天
- C) 冬天
答案:
- A) 海棠花
- A) 对春天的消逝
- B) 春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望》中通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而曹家达的诗则更侧重于个人对春天的感受与珍视,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清代诗人选》
- 《传统文化与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