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春 其三》

时间: 2025-01-14 13:22:14

夜堂月上无人影,小鹦鹉、困酣难醒。

正好试金盆,一斛红泉冷。

浴馀借得蟾为镜,谁爱取、冠儿重整。

低髻卸偏荷,茉莉圈成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海棠春 其三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夜堂月上无人影,小鹦鹉困酣难醒。
正好试金盆,一斛红泉冷。
浴馀借得蟾为镜,谁爱取冠儿重整。
低髻卸偏荷,茉莉圈成饼。

白话文翻译

夜晚的堂屋里,月光照耀,却看不见一个人影;小鹦鹉在梦中沉睡,难以醒来。正好可以试一试金盆,里面盛着一斗清凉的红泉水。沐浴之后借用蟾蜍的影子作镜子,谁又愿意将那重重的冠冕重新整理呢?低垂的发髻轻轻卸下,茉莉花圈成了饼状。

注释

  • 夜堂:指夜晚的房间。
  • 无人影:没有人影,形容寂静。
  • 小鹦鹉:指小鸟,可能象征天真无邪。
  • 金盆:盛水的器具,象征清凉的泉水。
  • 一斛红泉冷:一斛是容量单位,这里指盛满红色泉水的冷却。
  • :蟾蜍,常被用作镜子,寓意。
  • 取冠儿重整:重整帽冠,象征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低髻:发髻低垂,形容女子的打扮。
  • 茉莉圈成饼:用茉莉花制作的圆形花圈,象征美丽和纯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50-1710),清代诗人,字仲明,号瑶山。生于浙江,晚年移居南京。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而闻名,常描绘自然和人情。

创作背景
《海棠春》是陈维崧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清代社会变迁时期,诗中常透出对人事无常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诗歌鉴赏

《海棠春 其三》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夜景,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寂静的夜晚与梦幻般的意境。开头两句以“夜堂月上无人影,小鹦鹉困酣难醒”引入,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宁静的氛围。月光照耀下,空荡荡的房间显得愈加冷清,小鹦鹉的沉睡则增强了这种静谧的意境。

接下来的“正好试金盆,一斛红泉冷”则转入了一种清凉的感受,似乎暗示着一种精神上的洗涤与清新。金盆与红泉的意象,不仅传达了诗人对清凉的向往,也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浴馀借得蟾为镜,谁爱取冠儿重整”则带出一种对内心世界的反思,蟾蜍的影子作为镜子,象征着对自我的审视与品味。诗人似乎在问:在这样一种美好的夜晚,谁又愿意去重整那繁重的冠冕?这让人感受到一种对世俗繁华的淡漠。

最后两句“低髻卸偏荷,茉莉圈成饼”则以细腻的生活场景结束,低发髻与茉莉花圈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温柔和美好,似乎在提醒我们珍惜身边的点滴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夜堂月上无人影:描绘夜晚的静寂,月光照耀但无人的场景,营造出孤寂的气氛。
  2. 小鹦鹉困酣难醒:小鹦鹉沉沉入睡,象征无忧无虑的状态,反衬出环境的宁静。
  3. 正好试金盆,一斛红泉冷:金盆与红泉意象传达出清凉与洗涤,暗示内心的清新与舒适。
  4. 浴馀借得蟾为镜:蟾蜍的影子作为镜子,象征自我反省与内心审视。
  5. 谁爱取冠儿重整:对世俗繁华的淡漠,质疑谁还愿意去追求那些繁重的责任与压力。
  6. 低髻卸偏荷,茉莉圈成饼:生活中的细节描写,传达出温柔与美好,象征着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蟾为镜”比喻自我反省。
  • 对仗:如“夜堂月上无人影,小鹦鹉困酣难醒”,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 意象:如月、鹦鹉、金盆、红泉等反映了诗人的情感基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夜晚的寂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对世俗繁华的冷漠,以及对内心自我审视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淡泊而清新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象征宁静与思考。
  • 小鹦鹉:象征纯真与无忧。
  • 金盆与红泉:象征清凉与洗涤,寄托内心的渴望。
  • 蟾蜍:象征自省与反思。
  • 茉莉:象征美好与纯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夜堂”指什么?

    • A. 白天的房间
    • B. 夜晚的房间
    • C. 花园
  2. “一斛红泉冷”中的“一斛”是什么意思?

    • A. 一种花
    • B. 容量单位
    • C. 一种饮料
  3. 诗人借用蟾蜍的影子作什么?

    • A. 作为装饰
    • B. 作为镜子
    • C. 作为玩具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部分,展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与人情的细腻描绘。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以月光为主题,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陈维崧的诗更多地关注内心的自省,而李白则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描绘了夜晚的情景,但情感基调更加沉重,反映出社会动荡中的忧虑。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陈维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