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潘黄门人日韵三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4 11:38:52

春自东南至,迎予作伴行。

草新随意长,花故傍人明。

旅处亲童仆,遐方赖友生。

秉芳欲寄汝,路渺又难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自东南至,迎予作伴行。
草新随意长,花故傍人明。
旅处亲童仆,遐方赖友生。
秉芳欲寄汝,路渺又难征。

白话文翻译

春天从东南方向来,特意来迎接我同行。
草木新绿随意生长,花儿恰好在旁边明亮。
在旅途上有亲近的童仆,远方的朋友值得依赖。
我手捧鲜花想寄给你,然而路途遥远又难以前行。

注释

  1. 春自东南至:春天从东南方向来到,强调春天的到来带来的生机。
  2. 迎予作伴行:迎接我一同前行,表达了与春天同行的愉悦感。
  3. 草新随意长:新草随意生长,表现了春天的自然气息。
  4. 花故傍人明:花儿明亮地陪伴在旁,突显花的美丽。
  5. 旅处亲童仆:在旅途上有亲近的童仆,指旅途中的陪伴。
  6. 遐方赖友生:远方的朋友值得依赖,表达对友谊的珍视。
  7. 秉芳欲寄汝:手捧鲜花想寄给你,表示对朋友的思念。
  8. 路渺又难征:路途渺茫难以行走,体现出对距离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湛若水,明代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冷暖,深受当时文人推崇。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天,作者在旅途中感受到春意盎然,思念远方的朋友,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美的感悟。

诗歌鉴赏

《次潘黄门人日韵三首 其一》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勾画出春天的美丽景色和温暖气息。诗中“春自东南至,迎予作伴行”开篇即展现了春天的到来,仿佛春风轻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接下来的“草新随意长,花故傍人明”更是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繁荣,草木新绿,花儿争相开放,营造出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

在旅途中,作者提到“旅处亲童仆,遐方赖友生”,不仅表达了对旅途陪伴的珍惜,也强调了远方友情的可贵。此时,春天的美好与对朋友的思念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情感丰富而深邃。最后一句“秉芳欲寄汝,路渺又难征”则流露出一丝无奈,尽管手中有鲜花想要寄给友人,却因路途遥远而感到困难,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天的自然风光,也深刻表达了人际间的情感,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自东南至,迎予作伴行:春天从东南而来,迎接我同行,表现了春天的清新与温暖。
  2. 草新随意长,花故傍人明:新草随意生长,花朵在旁明亮,描绘了春天的生机盎然。
  3. 旅处亲童仆,遐方赖友生:在旅途中有亲近的童仆,远方的朋友值得依赖,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4. 秉芳欲寄汝,路渺又难征:手握鲜花想寄给你,然而路途渺远又艰难,表达了对友谊的思念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春天被比作温暖的伴侣,强调了春天的亲切感。
  • 对仗:诗中“草新随意长,花故傍人明”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春天被赋予了迎接的动作,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春天展开,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思念友人的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传达了对生命与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代表了新的开始。
  2. :新草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自然的美好。
  3. :花朵的明亮象征着美丽和情感的表达。
  4. :旅途象征着人生的旅程,充满了探索与思考。
  5. :朋友象征着人际关系的温暖与支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春自东南至”表达了什么?

    • A. 春天的到来
    • B. 旅行的疲惫
    • C. 对友人的思念
  2. 诗中提到的“草新随意长”强调了什么?

    • A. 草木的凋零
    • B. 自然的生机
    • C. 旅途的艰难
  3. “秉芳欲寄汝”中“秉芳”指的是什么?

    • A. 朋友的信物
    • B. 手中的鲜花
    • C. 旅途的礼物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1. 杜甫《春望》:同样描写春天,却更多地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湛若水的轻松愉悦形成对比。
  2.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使用草作为意象,但白居易更侧重于离别的伤感,而湛若水则突出春天的美好与友谊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
  •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