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柳条破眼已堪攀,鹭下城隅水一湾。
後日重来寒食近,杏花林外见青山。
白话文翻译:
柳条已经抽出新芽,可以攀折了,白鹭在城角的水湾里轻轻下落。等到寒食节快到了,我再来这里,杏花林外的青山依旧可见。
注释:
- 柳条:柳树的枝条,春天新长出的柳条。
- 破眼:指柳条刚刚发芽的嫩芽,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生机。
- 鹭下:白鹭鸟的降落,表现出自然的宁静。
- 城隅:城墙的角落,指的是城市的边缘。
- 寒食:寒食节,古代节日,通常在清明前两天,祭祀祖先、扫墓的日子。
- 杏花林:指杏树开花的树林,象征春天的到来。
- 青山:象征自然的美丽与恒久。
典故解析:
寒食节源于春秋时期的介子推,他因忠心辅佐晋国而被国君误杀。后人为了纪念他而设立寒食节。在这个节日,传统上人们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以示哀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贺铸,字承天,号秋水,宋代著名词人,擅长填词,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风格清新自然,常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的点滴。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春季,诗人再次游览西城,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自然的美好,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再游西城》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色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西城春日的生机与美丽。开篇以“柳条破眼已堪攀”引入,展现了春天的到来,柳树的新芽仿佛在邀请人们去触碰,生机勃勃。接着“鹭下城隅水一湾”,通过描绘白鹭在水边的优雅身姿,带出了春天的宁静与和谐美。后两句“後日重来寒食近,杏花林外见青山”,则使得整首诗更具时空感,诗人期待再游西城的情景,寒食节的即将到来更增添了一种淡淡的思乡之情与对自然的眷恋。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柳条破眼已堪攀:描绘春天,柳树的新芽已经长出,适合攀折,象征生命的复苏。
- 鹭下城隅水一湾:白鹭在水边轻轻降落,展现了一个宁静、美丽的春景。
- 後日重来寒食近:诗人计划在寒食节前再次来到此地,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
- 杏花林外见青山:杏花即将盛开,青山在远处隐现,象征着春天的美好景象。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柳条生长比作春天的到来,生动形象。
- 拟人:柳条“堪攀”赋予了生命的感觉。
- 对仗:上下句之间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意象分析:
- 柳条: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白鹭:象征优雅与宁静,体现了自然的和谐美。
- 杏花:象征春天的美丽与生命力。
- 青山:象征恒久与稳定,代表了对自然的依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 A. 介子推
- B. 屈原
- C. 李白
- D. 杜甫
-
“柳条破眼已堪攀”中“破眼”指的是什么?
- A. 柳树的根
- B. 柳树的嫩芽
- C. 柳树的花
- D. 柳树的果实
-
诗中描绘的主要意象有哪些?
- A. 青山、白鹭
- B. 秋风、落叶
- C. 冬雪、梅花
- D. 夏雨、荷花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日忆李白》:王维
- 《清明》:杜甫
诗词对比:
- 贺铸的《再游西城》与王维的《春晓》均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但贺铸更侧重于细腻的自然描写,而王维则更突出人对自然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 《贺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