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仙姿/如梦令
作者:贺铸 〔宋代〕
罗绮丛中初见,
理鬓横波流转。
半醉不胜情,
帘影犹招歌扇。
留恋,留恋,
秋夜辞巢双燕。
白话文翻译:
在华丽的绸缎中初次见到她,
她的发丝被轻轻梳理,波浪般流转。
我半醉着,无法承受这份情感,
帘幕的影子仍然招引着我的歌扇。
不舍啊,不舍啊,
在秋夜里,双燕告别了它们的巢穴。
注释:
- 罗绮:华丽的丝织品,多指女儿家的衣物。
- 理鬓:梳理头发。
- 横波:形容头发像波浪一样流转,生动而美丽。
- 半醉不胜情:半醉状态中,难以承受的情感。
- 帘影:窗帘的影子,象征着柔和的光影和情感的氛围。
- 歌扇:用于扇风的扇子,这里象征着轻松与优雅的气息。
- 留恋:对美好事物的不舍和依恋。
- 双燕:指燕子,象征着春天和温柔的情感,秋夜时它们将离巢,寓意着离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贺铸,字方回,号云阶,南宋时期著名词人,与李清照、温庭筠并称。他的词风清丽婉约,富有情感,常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创作背景:这首词写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时期。贺铸通过对秋天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离别的伤感,体现了他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诗歌鉴赏:
《忆仙姿/如梦令》是一首情感真挚、意象丰富的词作。开篇便以“罗绮丛中初见”引入,画面鲜明,展现出一种华美而又细腻的女性形象。词人在这里运用了大量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初见的美好与心动。“理鬓横波流转”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女子的秀发,突出了她的妩媚与柔美。
接下来的“半醉不胜情”则是情感的升华,表达了词人对这份美好的沉醉与迷恋,仿佛在微醺中无法自持,痛苦而又快乐。这里的情感层次分明,让人感受到了那种难以言表的微妙情感。
“帘影犹招歌扇”,引导读者进入一种宁静的氛围中,帘影轻摇,歌扇轻扬,仿佛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温柔召唤。最后一句“秋夜辞巢双燕”则是全曲的高潮,燕子的离去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不可逆转的离别,令人倍感惆怅。
整首词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不舍,展现了贺铸细腻的情感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罗绮丛中初见”:指在华丽的丝织品中第一次见到心爱的女子,开头即设定了一个美丽的场景。
- “理鬓横波流转”:形容女子的头发如波浪般流动,增添了她的妩媚与活力。
- “半醉不胜情”:表达词人对这份情感的沉醉,难以自控,情感深沉而复杂。
- “帘影犹招歌扇”:描绘一种轻松而优雅的氛围,帘影摇曳,仿佛在召唤往事。
- “留恋,留恋”:反复叠加,强调了不舍的情感。
- “秋夜辞巢双燕”:象征着离别和时光的流逝,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理鬓横波流转”,形象生动。
- 拟人:帘影“招”歌扇,使得景物更具情感。
- 对仗:如“留恋,留恋”,加强情感的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着对美好瞬间的珍惜与对离别的惋惜,表达了人们在面对美好事物时的无奈与不舍,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罗绮:象征华美和优雅,代表着女性的柔美。
- 秋夜: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离别的惆怅。
- 双燕:寓意着温柔与离别,燕子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离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描绘的女子的头发像什么? A. 水流
B. 波浪
C. 细丝
D. 竹影 -
填空题:词中“秋夜辞巢双燕”表达了对__的感慨。
-
判断题:诗中“留恋”一词出现了两次。
A. 对
B. 错
答案:
- B
- 离别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但更侧重于内心深处的孤独感。贺铸的作品则更为细腻,着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温柔情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词人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贺铸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