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寒食清明都过了》
时间: 2025-01-04 10:49: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食清明都过了,
客中无计留春。
东风吹雨更愁人。
系船芳草岸,
始信是官身。
怅望故园烟水阔,
几时匹马駸駸。
别肠何止似车轮。
殢天天不管,
转作两眉颦。
白话文翻译:
寒食和清明节都已经过去,
身在异乡的我无计留住春天。
东风吹来细雨,更加愁苦人心。
我将船系在芳草掩映的岸边,
这时才真正相信自己身为官员。
凝望故乡的烟雾与水面,广阔无边,
不知何时才能骑马缓缓归去。
离别的愁苦怎能仅仅用车轮来比拟。
即使天公不作美,
也让我眉头紧锁,满脸愁苦。
注释:
- 寒食:指寒食节,通常在清明节前的一个日子,古人这一天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 清明:指清明节,春季的重要节日,扫墓祭祖,踏青游玩。
- 东风:春风,象征温暖。
- 芳草岸:指长满芳草的河岸,象征生机。
- 官身:身为官员,指诗人自觉的身份。
- 怅望:忧伤地望着。
- 匹马駸駸:指骑马快走的样子。
- 别肠:指离别的痛苦。
- 殢天:意为“天公”或“老天”,暗指天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机,字季和,号秋水,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黄机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身处异乡,正值寒食与清明节,表达了他在节日中对于故乡的思念与离别的愁苦。身为官员的身份让他感到生活的无奈,无法享受春天的美好。
诗歌鉴赏:
《临江仙·寒食清明都过了》通过描写节令的变迁,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春天的思念。开头两句“寒食清明都过了,客中无计留春。”既点明了时间背景,又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无奈。随着东风细雨的来临,诗人愁苦的情绪愈发浓烈,体现了对春天无能为力的无奈感。
接下来的“系船芳草岸,始信是官身”则通过生动的意象反映了诗人对官员身份的反思和对自然的向往。虽然身为官员,但他却在内心深处渴望归乡,宁愿放弃身外之物。
最后的“怅望故园烟水阔,几时匹马駸駸。”更是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广阔的故乡烟水让人更加感到无尽的遐想与失落。诗的结尾“别肠何止似车轮”则以强烈的情感结尾,显示出离别的痛苦是无法用简单的比喻来形容的,诗人感到无尽的愁苦,眉头紧锁,显示出他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食清明都过了:时令的变迁,暗示春天的流逝。
- 客中无计留春:在外的无奈与孤独,无法留住美好的春天。
- 东风吹雨更愁人:春风细雨使人愈发感到忧愁。
- 系船芳草岸:描绘一幅宁静的画面,意象优美。
- 始信是官身:反思身份,沉重的责任感。
- 怅望故园烟水阔: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意象开阔。
- 几时匹马駸駸:渴望归乡,心情急切的表现。
- 别肠何止似车轮:离别的痛苦难以用简单的比喻表达。
- 殢天天不管:对天气的无奈,感叹生活的艰辛。
- 转作两眉颦:愁苦的心情在眉头上体现,情感浓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别离的愁苦比作车轮,形象生动。
- 拟人:将“天”赋予了情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感受。
- 对仗:整首诗结构严谨,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春天的留恋,以及身为官员的无奈与苦闷。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情感,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体验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食:象征着清冷与思念。
- 东风:象征春天的希望与温暖。
- 芳草岸:象征宁静与美好,渴望归属。
- 故园:象征着思乡之情与对过往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寒食节与清明节的关系是什么?
A. 相邻的节日
B. 同一天
C. 无关
答案:A -
诗中“东风吹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愁苦
C. 无聊
答案:B -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如何?
A. 麻木
B. 思念
C. 无所谓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
- 《登高》王之涣: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的结合。
诗词对比:
- 《临江仙》与《静夜思》:两者均体现了思乡之情,但《临江仙》更注重在外的孤独与身份的反思,而《静夜思》则通过月光表达对故乡的直接怀念。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提供关于宋代诗人的诗作及背景。
- 《古诗词鉴赏指南》:适合学习古诗词的分析与鉴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