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寄李二户部、张十四礼部(时贬岳州司马)》
时间: 2024-12-29 18:34: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南春草初幂幂,
愁杀江南独愁客。
秦中杨柳也应新,
转忆秦中相忆人。
万里莺花不相见,
登高一望泪沾巾。
白话文翻译:
江南的春草刚刚发芽,
让我这个孤独的游子愁苦不已。
秦地的杨柳应该也已新绿,
我不禁想起了那在秦中思念的人。
虽然万里之外的莺花彼此看不见,
我登高远望,泪水湿透了手巾。
注释:
字词注释:
- 幂幂:形容草木初生,茂盛的样子。
- 愁杀:愁得死去活来,形容极度的忧愁。
- 秦中:指秦地,即今陕西一带。
- 转忆:不由自主地想起。
- 莺花:指黄莺和花卉,象征美好的春景。
- 泪沾巾:眼泪湿透了手巾,表达悲伤。
典故解析:
- “秦中杨柳”:借用古诗中常见的杨柳意象,杨柳在古代诗词中常寓意离别与思念。
- “万里莺花”:强调了距离的遥远,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至(约754—814),唐代诗人,字逸之,号少游,四川人。其诗风兼具清新和沉郁,擅长咏物抒情,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感悟。贾至曾任职于朝廷,后因政见不合被贬,生活经历对其诗作有深刻影响。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贾至被贬至岳州期间,心中充满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友人的怀念。正值春季,春草发芽,正是生机勃勃的时节,但他却因身处异地而倍感孤独与愁苦。
诗歌鉴赏:
《巴陵寄李二户部、张十四礼部》是一首典型的唐代抒情诗,充分展现了贾至的细腻情感与深刻思考。全诗通过描绘江南春草与秦中杨柳的变化,反映出诗人对故乡的惆怅和对友人的思念。开篇的“江南春草初幂幂”,以生动的春景引入,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春天的气息,而紧接着“愁杀江南独愁客”则迅速转入主观情感的抒发,形成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
第二联“秦中杨柳也应新,转忆秦中相忆人”通过对比,加深了思念的情感。杨柳新绿的景象,勾起了他对故人的回忆,展示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期盼。最后两句“万里莺花不相见,登高一望泪沾巾”不仅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也通过“泪沾巾”这一细腻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思念的情感,让人感同身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现,揭示了人在异乡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无尽怀念,体现出贾至细腻而感性的诗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南春草初幂幂:描绘江南春天的生机,草木初生,给人以希望的感觉。
- 愁杀江南独愁客:表达独在异乡的游子因思乡而感到忧愁,情感强烈。
- 秦中杨柳也应新:提到秦地的杨柳,暗示春天的到来,同时引发对故乡的思念。
- 转忆秦中相忆人:因春景而想起故人,表现出思念的情感转折。
- 万里莺花不相见:强调距离的遥远,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 登高一望泪沾巾:通过登高远望,泪水湿透手巾,直观地呈现出内心的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春草”与“杨柳”比喻生命的复苏与思念的情感。
- 对仗:上下联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使得景与情交融。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对故乡及友人的思念,展示了孤独游子的内心世界,既有对春天的感慨,也有对人情的思考,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情感深度与艺术魅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草:象征生命与希望,暗示新生的可能。
- 杨柳:常与离别、思念相连,表现出对故乡的怀念。
- 莺花:代表美好的春天,象征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 泪沾巾:悲伤的直接表现,象征深切的情感流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江南春草初幂幂”中的“幂幂”是什么意思?
- A. 鲜艳
- B. 茂盛
- C. 干枯
- D. 短小
-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
- A. 万里莺花不相见
- B. 登高一望泪沾巾
- C. 秦中杨柳也应新
- D. 江南春草初幂幂
-
作者贾至生活在什么时代?
- A. 汉代
- B. 唐代
- C. 宋代
- D. 明代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友人》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友人》: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侧重于友情的珍贵和离别的伤感。
- 李白《夜泊牛津》:在孤独中感受自然的美,与贾至的孤独感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唐诗选》
以上内容对于理解贾至的《巴陵寄李二户部、张十四礼部》有着重要的帮助,可以深入探讨诗人的情感与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