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王道士还京
——贾至 〔唐代〕
一片仙云入帝乡,
数声秋雁至衡阳。
借问清都旧花月,
岂知迁客泣潇湘。
白话文翻译
一片仙云飘进了帝王的故乡,
几声秋雁飞至衡阳。
请问清都的往昔花月,
岂能知道流落在外的游子在潇湘的悲泣?
注释
- 仙云:指的是形态轻盈、美丽的云,象征着神仙之境。
- 帝乡:指的是帝王的故乡或京城。
- 秋雁:秋天的雁,象征着离别和思乡。
- 清都:指的是道教圣地,通常指的是长安(今西安)或其他道教名山。
- 迁客:指流落他乡的游子或客人。
- 潇湘:指的是湘江,寓意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至,唐代诗人,字希范,号晓峰。与王维、孟浩然等人齐名,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世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贾至送王道士归京之际,表达了他对王道士的惜别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身世的感慨。贾至生活在唐代盛世,但他内心斗争与身世流离的情感常常交织在一起。
诗歌鉴赏
《送王道士还京》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作。诗的开头以“仙云”引入,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幻想,似乎道士的归程是飞升入仙界。然而,诗人随即转向现实,描绘了“秋雁”的归来,象征着思乡与孤独。这里的“秋雁”不仅是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对王道士归京的勉励,同时也是对自己心境的映射。
第三句“借问清都旧花月”表现了诗人对昔日美好时光的追忆,清都的花月象征着繁华与幸福,但这种美好似乎与现实相隔甚远。最后一句“岂知迁客泣潇湘”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流亡者的孤独与无奈。诗中通过对比展现出道士即将回归京城的欢愉与诗人自身的伤感,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对比,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片仙云入帝乡:仙云飘入京城,暗示道士归京的神圣与庄重。
- 数声秋雁至衡阳:秋天的雁声传来,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借问清都旧花月:向过往的美好时光提问,显示对往昔的怀念。
- 岂知迁客泣潇湘:流落在外的游子无从知晓,表达出孤独与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雁比作游子,暗喻思乡之情。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岂知”引发读者的思考,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道士归京的祝福与对自己身世的感慨。通过对比与反思,展现了离别的无奈和思乡的情怀,表明了诗人对人世无常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云:象征着理想与超脱。
- 秋雁: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清都:象征着理想的归宿。
- 潇湘:象征着流浪与悲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仙云”代表什么?
- A. 美好回忆
- B. 神仙之境
- C. 离别悲伤
答案:B
-
“数声秋雁至衡阳”中“秋雁”象征着什么?
- A. 回归
- B. 思乡
- C. 欢乐
答案:B
-
诗中的“迁客”指代的是谁?
- A. 道士
- B. 游子
- C. 诗人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送元二使安西》与《送王道士还京》均以送别为主题,但王维的诗更多描绘旅途的艰辛与希望,而贾至的诗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