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

时间: 2025-01-14 07:34:46

扁舟过彭蠡,远远见匡山。

巨石危将堕,阴云去复还。

平铺三百里,高出九霄间。

久在风尘际,览观心自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扁舟过彭蠡,远远见匡山。巨石危将堕,阴云去复还。平铺三百里,高出九霄间。久在风尘际,览观心自閒。

白话文翻译:

一叶扁舟穿越彭蠡湖,远远望见匡庐山。巨大的岩石仿佛即将坠落,阴云时而散去又复归来。山峦平铺绵延三百里,高耸入云直插九霄之间。长久身处纷扰尘世之中,此刻观赏自然美景,心情自在宁静。

注释:

  • 扁舟:小船。
  • 彭蠡:即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
  • 匡山:指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
  • 巨石危将堕:形容庐山岩石险峻,仿佛要坠落下来。
  • 阴云去复还:形容云雾缭绕,时隐时现。
  • 九霄:指极高的天空。
  • 风尘:比喻纷扰的尘世。
  • 閒:同“闲”,宁静、安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解缙(1369-1415),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大绅,号东山,江西吉水人。他博学多才,诗文俱佳,尤以诗名世。解缙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景物,表达个人情感。此诗描绘庐山壮丽景色,抒发诗人远离尘嚣、向往自然的情怀。

创作背景: 解缙在明代官场中颇有声望,但因直言进谏,多次遭贬。这首诗可能作于他游历庐山时,借景抒怀,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宁静感受。首句“扁舟过彭蠡,远远见匡山”,通过“扁舟”与“远远”的对比,突出了庐山的遥远与壮阔。中间两句“巨石危将堕,阴云去复还”,运用拟人手法,生动描绘了庐山岩石的险峻和云雾的变幻,增强了画面的动感。末句“久在风尘际,览观心自閒”,则直接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心境宁静的情感。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充分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和诗人的审美情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扁舟过彭蠡,远远见匡山”:诗人乘坐小船穿越鄱阳湖,远远望见庐山,展现了庐山的遥远与壮阔。
    • “巨石危将堕,阴云去复还”:描绘庐山岩石险峻,云雾缭绕,时隐时现,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 “平铺三百里,高出九霄间”:形容庐山绵延广阔,高耸入云,直插九霄,展现了庐山的高大与雄伟。
    • “久在风尘际,览观心自閒”: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观赏自然美景时内心的宁静与安逸。
  • 修辞手法:

    • 拟人:“巨石危将堕,阴云去复还”中的“危将堕”和“去复还”赋予了岩石和云雾以人的行为特征,增强了形象感。
    • 对比:“扁舟”与“远远”、“风尘”与“心自閒”等对比,突出了庐山的壮阔和诗人内心的宁静。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庐山的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体现了向往自然、追求心灵宁静的主题。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扁舟: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超脱。
    • 匡山:象征着壮丽与高远。
    • 巨石:象征着险峻与坚定。
    • 阴云:象征着变幻与神秘。
    • 九霄:象征着高远与神圣。
    • 风尘:象征着纷扰与世俗。
    • 心自閒:象征着宁静与安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扁舟过彭蠡”中的“彭蠡”指的是什么? A. 长江 B. 鄱阳湖 C. 洞庭湖 D. 西湖

  2. “巨石危将堕”中的“危将堕”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诗中“高出九霄间”中的“九霄”指的是什么? A. 极高的天空 B. 九层天 C. 九个星座 D. 九个神仙

  4. 诗中“久在风尘际”中的“风尘”象征着什么? A. 自然风景 B. 纷扰的尘世 C. 风和尘土 D. 风俗习惯

答案:

  1. B
  2. B
  3. A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望庐山瀑布》:描绘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与解缙的诗作共同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
  • 苏轼《题西林壁》:通过描绘庐山的壁画,表达了对自然和艺术的赞美。

诗词对比:

  • 李白《望庐山瀑布》与解缙《庐山》:两者都描绘了庐山的自然美景,但李白更注重瀑布的动态美,而解缙则更注重山峦的静态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解缙的诗歌,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庐山志》:详细介绍了庐山的历史、地理和文化,有助于深入理解诗中的庐山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