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湖》

时间: 2025-01-01 18:28:24

放船初向白公楼,渺渺天光簇簇洲。

绿竹岸深疑士隐,紫烟波远恐仙游。

宾朋欲散且看月,风俗虽忙犹买舟。

最好四山环绕处,一家中占五湖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泛湖
作者: 黄裳 〔宋代〕

放船初向白公楼,
渺渺天光簇簇洲。
绿竹岸深疑士隐,
紫烟波远恐仙游。
宾朋欲散且看月,
风俗虽忙犹买舟。
最好四山环绕处,
一家中占五湖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湖上泛舟的情景。船刚驶向白公楼,天光闪烁,洲岛若隐若现。岸边的绿竹密生,让人怀疑这里是否有隐士栖息;远处的紫烟弥漫,似乎有神仙游荡。朋友们正准备散去,然而在这个美丽的月夜,他们却停下来欣赏月色。虽然生活繁忙,人们依然愿意买舟出游。这里是四周环山的地方,真是一个理想的秋天。

注释:

  • 白公楼:白公楼是指位于湖畔的一座楼,可能与历史人物白居易有关。
  • 渺渺:形容景物模糊、遥远的样子。
  • 簇簇洲:洲屿成群,形态各异。
  • 士隐:指隐士,隐居于世外的人。
  • 紫烟:形容湖面上的烟雾,似乎带着紫色的光辉。
  • 宾朋:朋友、宾客。
  • 风俗:指习惯、风气。
  • 四山环绕:四周被山环绕,环境幽静。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黄裳,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一个秋夜,诗人和朋友们在湖上游玩,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友谊的赞美。

诗歌鉴赏:

《泛湖》是一首描绘湖上游玩情景的诗,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人际关系的温暖。诗的开篇就以“放船初向白公楼”引入,描绘出水面上轻舟的悠然自得,白公楼的存在使得景色更富有文化内涵。接着,诗人用“渺渺天光簇簇洲”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朦胧的美感,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绿竹岸深疑士隐”一句,通过绿竹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隐士的形象让人联想到追求自由和隐逸的生活。诗人不仅在欣赏自然之美,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随着诗意的发展,“宾朋欲散且看月”道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尽管生活忙碌,朋友间的相聚仍显得尤为珍贵。最后,诗中对“最好四山环绕处”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四周环山的景象更是为这片湖泊增添了几分静谧与美丽。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表达了人际间的美好情感,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放船初向白公楼:开篇描绘出放船游玩的场景,地点是白公楼,给人一种放松的感觉。
    2. 渺渺天光簇簇洲:强调天光与洲屿的遥远与朦胧,创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3. 绿竹岸深疑士隐:通过绿竹的描写,传达出幽静的环境,暗示有隐士栖息,增加了神秘感。
    4. 紫烟波远恐仙游:湖面上的紫烟象征着神仙的游荡,进一步提升了诗的意境。
    5. 宾朋欲散且看月:朋友之间的聚会,在月光下更显温馨。
    6. 风俗虽忙犹买舟:尽管生活繁忙,人们仍愿意为游玩而付出。
    7. 最好四山环绕处:对自然环境的赞美,四山环绕的意象增强了宁静感。
    8. 一家中占五湖秋:表达了对家庭团聚的向往,五湖的意象象征着丰收与美好。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情感相结合,形成生动的意象。
    • 对仗:整首诗的对称结构使得诗句更加和谐。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情,使得景色更具生气。
  • 主题思想:整首诗展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友谊的珍视,表达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湖泊:象征着宁静与宽广的心境。
  • 白公楼:历史与文化的结合,渗透出人文气息。
  • 绿竹:生机与幽静,象征着隐士的生活。
  • 月亮:友谊与团聚的象征,传达着温馨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公楼”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湖边的一座楼
    • B. 一位诗人的名字
    • C. 一种船的类型
  2. 诗中“绿竹岸深疑士隐”这句表达了什么意境?

    • A. 热闹的场景
    • B. 幽静的环境
    • C. 忧伤的情绪
  3. 诗人对“最好四山环绕处”有怎样的感情?

    • A. 失望
    • B. 喜爱和向往
    • C. 无所谓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渚怀古》:同样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
  • 《山中问答》: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传达出隐逸生活的理想。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