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飞长是梦相寻,海角何妨寄好音。
有客交游多革面,无君谈笑少开襟。
家山荔子邀谁赏,泽国荷花忆共吟。
秋后西来无爽约,遥郊当候马骎骎。
白话文翻译:
南飞的鸟儿常常在梦中寻找,海角天涯又何妨向你寄去美好的音信。
有朋自远方来,交游的多是面孔陌生的人,而没有朋友闲谈时少了开怀畅谈。
我的家乡荔枝邀请谁来共赏,泽国的荷花让我想起曾经一起吟唱的朋友。
秋天过后西去的朋友不必爽约,我在遥远的郊野静待马儿的奔腾而来。
注释:
- 南飞:指南方飞来的鸟,象征着思乡和希望。
- 梦相寻:在梦中寻找,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 海角:指遥远的地方,象征距离。
- 交游多革面:交往的朋友多是新面孔,表示人际关系的疏远。
- 开襟:开怀畅谈,心情开朗。
- 家山荔子:荔枝是夏季水果,象征家乡的美丽与丰饶。
- 泽国荷花:指泽国(即水乡)盛开的荷花,象征着美好回忆。
- 爽约:指约定的时间未能兑现。
- 马骎骎:形容马儿的奔跑,急促而有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裳,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以抒情见长,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与友人分别之后,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与期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变化和对美好往昔的怀念。
诗歌鉴赏:
《寄及之》是一首充满思念与期待的诗,从开篇的“南飞长是梦相寻”开始,便设定了整体的情感基调。诗人以南飞的鸟儿作为引子,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这种思念既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是对未来重聚的期待。接着,诗人通过“海角何妨寄好音”展示了虽然距离遥远,但情感依然可以通过书信等方式传递,体现了友情的深厚。
在描绘交游的场景时,诗人使用了“多革面”这一细腻的描写,反映了时代变迁带来的交往方式的变化,感叹与朋友的欢笑谈话逐渐减少,心中难免生出孤独之感。而家乡的荔子和泽国的荷花则是诗人对故乡的怀念,既是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也是对过往友谊的追忆。
最后,诗人以“秋后西来无爽约”来表达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强调了对友谊的忠诚和坚定,仿佛在告诉远方的朋友,尽管相隔千里,但心意依然相通。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使人感受到一种浓厚的乡愁与友情的温暖。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飞长是梦相寻:寓意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常在梦中想念。
- 海角何妨寄好音:尽管相隔遥远,仍欲寄去美好的音信,表现出对友谊的珍视。
- 有客交游多革面:形容交往的朋友多是陌生人,显示出人际关系的疏远。
- 无君谈笑少开襟:缺少老朋友的谈笑,心情难以放开,显得孤独。
- 家山荔子邀谁赏:对家乡美好景物的怀念,承载着对昔日友人的想念。
- 泽国荷花忆共吟:通过荷花引发对以往吟唱的美好回忆,增添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 秋后西来无爽约:表达对未来重聚的期待和友谊的坚定。
- 遥郊当候马骎骎:描绘了等待的场景,体现出一种期待与热切。
修辞手法:
- 比喻:南飞的鸟比喻思念的情感,生动形象。
- 对仗:如“家山荔子”与“泽国荷花”,形成美妙的音韵和节奏。
- 拟人:将马儿描绘成期待的象征,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思念、友情与期待展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未来重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时代变迁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飞:象征思念与希望。
- 海角:象征遥远与孤独。
- 荔子:象征家乡的美丽和丰饶,联结对故乡的思念。
- 荷花:象征美好的回忆,承载着友情的印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飞”象征什么?
- A. 友情的期望
- B. 思乡的心情
- C. 远行的旅途
- D. 忘却的记忆
-
诗中“家山荔子”代表了什么?
- A. 家乡的美景
- B. 交友的愉悦
- C. 孤独的思念
- D. 旅行的期盼
-
诗中提到的“泽国荷花”意在表达?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友谊的怀念
- C. 对时代的感慨
- D. 对旅行的渴望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黄裳的《寄及之》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黄裳更侧重于对友情的期盼和对故乡的怀念,而李白则通过夜景抒发对历史的感怀和孤独之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黄裳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