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偶作》
时间: 2025-01-01 18:20: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火行金候两犹争,
扰扰蚊蝇自未平。
云漏雨声蒸地爽,
日含山色暮天明。
直须纨扇恩情断,
始向篱花意态生。
万里璧寒无一点,
月明中看雁初横。
白话文翻译:
在火候和金候的交替之际,
蝇虫扰动依然未平静。
云层中漏下雨声,蒸汽使大地变得清爽,
夕阳映照山色,夜幕刚刚降临。
必须要彻底断绝那纨扇的恩情,
才能让篱笆上的花儿展现出新的姿态。
万里之外寒气逼人,毫无一丝温暖,
在明亮的月光下,看见大雁初次横过天空。
注释:
- 火行金候:指的是“火”和“金”这两种五行对应的时节,象征着初秋的气候变化。
- 扰扰蚊蝇:形容蚊蝇在身边飞舞,声势浩大,未能平息。
- 云漏雨声:云层漏下的雨声,给人一种清新凉爽的感觉。
- 纨扇:一种用丝绸制成的扇子,象征着昔日的宠爱和情感。
- 万里璧寒:指远方的寒冷,象征着孤寂与无情。
- 雁初横:在月光下,大雁开始飞过,象征着秋天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裳,字元皓,号雪洲,宋代诗人,擅长诗、词、文,尤其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个人的情感,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初秋偶作》创作于初秋时节,诗人在这个转折的季节中,感受到了自然的变化和内心的思绪。此时,虫声未平,天色渐晚,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与思考。
诗歌鉴赏:
《初秋偶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给读者呈现了初秋时节的独特氛围。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秋季的气候变化,火候与金候的交替,蚊蝇的缠扰,雨声的清爽,夕阳的温暖,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变迁。诗人运用“云漏雨声蒸地爽”这一句,巧妙地将声音与视觉结合,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秋雨的清新与凉爽。
后半部分转向个人情感,诗人意识到要断绝过去的情感羁绊,才能迎接新的生命气象。尤其是“万里璧寒无一点”,展现了孤独与寒冷的境遇,象征着失去与思念。最后一句“月明中看雁初横”则回归自然,象征着秋天的来临,也暗示着新的生活即将开始。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思考,展现了人情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火行金候两犹争:在夏秋交替的时节,火热的夏日与清凉的秋天相互争斗。
- 扰扰蚊蝇自未平:蚊蝇的嘤嘤作响,打破了宁静,象征着夏季的余热。
- 云漏雨声蒸地爽:雨水透过云层洒落,带来凉爽的气息,令人倍感舒适。
- 日含山色暮天明:太阳映照着山色,天色渐渐明亮,象征着即将到来的夜晚。
- 直须纨扇恩情断:必须要断绝过去的情感,才能迎接新的生活。
- 始向篱花意态生:新的花朵在篱笆旁绽放,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 万里璧寒无一点:远方的寒冷孤寂,暗示着内心的孤独。
- 月明中看雁初横:明月下,大雁飞过,预示着秋天的来临。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云漏雨声蒸地爽,日含山色暮天明”,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对称美。
- 比喻:将蚊蝇比作扰动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赋予自然现象以情感,使诗意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初秋的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过往情感的反思,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希望的重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火候与金候:象征季节的变换,代表着时间的流逝。
- 蚊蝇:代表夏季的余热和烦扰。
- 云、雨声:象征自然的变化与清新。
- 纨扇:象征过去的情感与依恋。
- 篱花:象征新的生机与希望。
- 月、雁:象征孤独与秋天的到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火行金候”指的是哪个季节的交替? A. 春夏
B. 夏秋
C. 秋冬
D. 冬春 -
“云漏雨声蒸地爽”中的“云”指的是什么? A. 天气
B. 自然现象
C. 情感
D. 生活 -
诗中提到的“万里璧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温暖
B. 孤独
C. 欢乐
D. 安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黄裳的《初秋偶作》与李白的《静夜思》都涉及了秋天的主题,但黄裳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思乡之情与孤独感。两者在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上各有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解读》
- 《现代汉语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