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罢举赴边职》
时间: 2025-01-01 16:14:4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送友罢举赴边职
作者: 李洞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出剡篇章入洛文,无人细读叹俱焚。
莫辞秉笏随红旆,便好携家住白云。
过水象浮蛮境见,隔江猿叫汉州闻。
高谈阔略陈从事,盟誓边庭壮我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的是友人即将赴边疆任职的情景。诗人感叹自己所作的文章在洛阳却无人细读,抚今追昔,感到失落。希望朋友不要拒绝手握官职,随军出征,更希望他能携家居住在白云之旁。途中经过水乡,看到异国风情,隔着江面听到猿声,仿佛身处汉州。最后,诗人鼓励朋友在边疆对国家的壮志豪情,誓言壮大军队。
注释:
- 出剡:指从剡地(今浙江剡溪)出发。
- 洛文:洛阳的文士,意指诗人在洛阳的文人。
- 秉笏:手握权杖,象征官职。
- 红旆:红色的旌旗,象征出征。
- 过水象浮:经过水边的景象,描绘异国风情。
- 汉州:汉州即汉水流域,指汉地。
- 高谈阔略:高谈阔论,表达志向和见解。
- 陈从事:指作者或朋友与从事官职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洞,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以清新脱俗、风格多样著称,尤其擅长描绘友谊与离别之情。李洞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社会时事的关注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李洞的朋友即将赴边疆任职之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祝福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背景则是唐代社会对边疆的重视与战斗的迫切感。
诗歌鉴赏:
《送友罢举赴边职》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中展现出李洞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前程的美好祝愿。全诗以朋友即将赴边职为线索,反映出诗人对朋友未来的期待,以及对身处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赞美。
诗的开篇,通过“出剡篇章入洛文”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文士生活的失落与无奈,似乎在说即便写下优美的文章,也难以被人重视,这种情感让人感同身受。随后,诗人转向希望朋友“莫辞秉笏随红旆”,表达出对朋友出征的支持与鼓励,显示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诗中“过水象浮蛮境见,隔江猿叫汉州闻”,描绘了诗人对边疆风光的想象,充满异域情调,增强了诗的情感层次。最后的“高谈阔略陈从事,盟誓边庭壮我军”则是诗人对朋友的鼓励,期待他在边疆大展宏图,展现出一种壮志凌云的豪情。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友人的关心,也有对未来的信心,表现出深厚的友谊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出剡篇章入洛文:指从剡溪出发,诗文到达洛阳,表明诗人从地方文学走向中心城市,感到自己的作品无人重视。
- 无人细读叹俱焚:无人仔细阅读,诗人对这种现状感到失落,似乎自己的心血化为乌有。
- 莫辞秉笏随红旆:希望朋友不要拒绝手握官职,随队出征,表现出对朋友未来的期待。
- 便好携家住白云:希望朋友能带着家人,过上悠然自得的生活,体现对友人家庭的关心。
- 过水象浮蛮境见:描绘经过水乡,见到异国风情,展现出边疆的美丽景象。
- 隔江猿叫汉州闻:隔着江面,听到猿鸣,增添了诗的情趣和地域特色。
- 高谈阔略陈从事:提到朋友在边疆的抱负与理想,展示出一种豪情。
- 盟誓边庭壮我军:表达对国家的忠诚与壮志,期望边疆军队能壮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过水象浮蛮境见,隔江猿叫汉州闻”,展现出对称的美。
- 比喻:将“秉笏”与“红旆”相结合,象征出征的官职与荣耀。
- 描绘:细腻的景象描写,如水乡和猿鸣,增强了诗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送别与祝福,表现出对友人的关心、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边疆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剡:象征故乡,寄托对故乡的思念与眷恋。
- 洛:象征文化与繁华,反映出对文人的期望。
- 红旆:象征出征,代表着勇气与壮志。
- 白云:象征悠然自得的生活,寄托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猿叫:象征自然与边疆的异域风情,增添诗的情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莫辞秉笏随红旆”中的“秉笏”指的是什么? a) 手握权杖
b) 书写文章
c) 领兵打仗
d) 旅行 -
诗人对朋友的未来寄予了什么样的期望? a) 生活安逸
b) 功名显赫
c) 归隐山林
d) 远离政治 -
“过水象浮蛮境见”中的“蛮境”指的是什么地方? a) 汉地
b) 边疆
c) 文化中心
d) 自然保护区
答案:
- a) 手握权杖
- b) 功名显赫
- b) 边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王维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友人》:同样表达送别之情,关注友人前程,但更侧重自然景色的描绘。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强调人生无常与时光流逝,情感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洞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