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长安毕郎中》
时间: 2025-01-17 10:37:4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长安毕郎中
作者: 李洞 〔唐代〕
高门寒沼水连云,
鹭识朱衣傍主人。
地肺半边晴带雪,
天街一面静无尘。
朝回座客酬琴价,
衙退留僧写鹤真。
从此几迁为计相,
蓬莱三刻奏东巡。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的一幅静谧景象。高大的门前是连绵的水面,湖水与天相接;白鹭在水边,亲近着穿着红衣的主人。地面一侧阳光明媚,另一侧却覆盖着白雪;天街上,四周宁静无声。早晨时,座客们回到家中,酬谢琴声的价钱;衙门外,留下了写字的僧侣,正书写着鹤的真迹。从此以后,几次迁移都是为了谋划,蓬莱仙境的三刻钟便能奏响东巡的乐章。
注释:
- 高门: 指高大的门楼。
- 寒沼: 冷清的水面。
- 鹭: 白鹭,一种水鸟。
- 朱衣: 红色的衣服,通常代表高贵或重要身份。
- 地肺: 地面,指地表。
- 晴带雪: 意指一侧晴朗,另一侧却是积雪。
- 天街: 指长安的街道,天街是古代长安的代称。
- 酬琴价: 指用琴声来酬谢客人。
- 衙退: 指衙门结束工作。
- 留僧: 留下僧侣,指在衙门外写字的僧人。
- 几迁为计相: 意指几次迁移都是为了谋划。
- 蓬莱: 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理想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洞,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作品多以抒情和描绘自然景色著称,风格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的点滴。
创作背景:
《赠长安毕郎中》创作于唐代繁盛时期,长安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诗中描绘的场景体现了长安地区的繁华与宁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诗歌鉴赏:
《赠长安毕郎中》是一首以长安为背景的抒情诗,诗人通过精致的描绘,展现了长安的美丽景象与人文气息。诗中“高门寒沼水连云,鹭识朱衣傍主人”开篇即用生动的意象,勾勒出一幅高门大院与水面相连的画面,白鹭与主人之间的互动,流露出一种亲近和温馨的氛围。接下来的“地肺半边晴带雪,天街一面静无尘”则进一步描绘了长安的自然景观,展现出晴雪交融的独特魅力,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而“朝回座客酬琴价,衙退留僧写鹤真”则转向了人际关系的描绘,体现了诗人与友人的交往,及其对于艺术与生活的追求。最后两句“从此几迁为计相,蓬莱三刻奏东巡”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蕴深厚,既有自然的美,也有深厚的友情,展现了唐代诗人那种洒脱而又细腻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高门寒沼水连云: 描绘高大的门前,湖水与天空相连,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
- 鹭识朱衣傍主人: 白鹭与穿红衣的主人亲近,展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 地肺半边晴带雪: 地面一侧阳光明媚,另一侧却是积雪,展现出季节变化的美丽。
- 天街一面静无尘: 长安街道上,四周宁静,表现了城市的安详。
- 朝回座客酬琴价: 早晨,客人回家,酬谢琴声的价值,突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 衙退留僧写鹤真: 官衙结束工作,留下僧人写字,体现了文化的传承。
- 从此几迁为计相: 表示几次迁移都是为了谋划,流露出对未来的思考。
- 蓬莱三刻奏东巡: 期待理想的生活,象征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高门寒沼”比喻繁华与宁静的结合。
- 拟人: “鹭识朱衣”使得动物显得有智慧和情感。
- 对仗: “晴带雪”、“静无尘”,构成了和谐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长安美好生活的热爱,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蕴含着对未来理想生活的向往,流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门: 象征着尊贵与地位。
- 寒沼: 表达了冷静与宁静。
- 鹭: 象征着纯洁与自然。
- 朱衣: 代表着高贵与美丽。
- 晴带雪: 象征着季节的变化与自然的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鹭”指的是哪种动物?
- A. 鸭子
- B. 白鹭
- C. 乌鸦
- D. 鹰
-
诗中描绘的“高门寒沼”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 A. 繁华与喧闹
- B. 清冷与宁静
- C. 贫穷与凋零
- D. 复杂与混乱
-
诗中“地肺半边晴带雪”意在表现什么?
- A. 暴风雨来临
- B. 自然景色的美丽
- C. 人与自然的对立
- D. 城市的喧闹
答案:
- B. 白鹭
- B. 清冷与宁静
- B. 自然景色的美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李洞 vs. 杜甫: 两位诗人在描写生活景象时,李洞更注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而杜甫则常常带有社会关怀与对人世沧桑的感慨。
- 李洞 vs. 白居易: 白居易的诗歌多以平易近人著称,关注民生,而李洞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与理想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洞诗集》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