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湖感旧 陈居仁 〔宋代〕 苏公堤畔采莲船,蘸碧楼台动管弦。 山色湖光宛如昔,心情不似十年前。
白话文翻译:
在苏公堤边,采莲的船儿轻轻摇曳,碧绿的楼台中传来悠扬的管弦乐声。 山色和湖光依旧如十年前那般美丽,但我的心境却已不再是从前。
注释:
- 苏公堤:指杭州西湖上的苏堤,由宋代文学家苏轼主持修建。
- 采莲船:指在湖中采莲的小船。
- 蘸碧:形容楼台倒映在碧绿的湖水中。
- 管弦:指音乐,古代多用于宫廷或宴会的音乐演奏。
典故解析:
- 苏公堤:苏轼在杭州任官期间,为了治理西湖水患,主持修建了苏堤,成为西湖的著名景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居仁,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重游西湖时,对比十年前的情景,感慨时光流逝,心境变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心境变化的感慨。诗中“苏公堤畔采莲船,蘸碧楼台动管弦”描绘了西湖的宁静与美丽,而“山色湖光宛如昔,心情不似十年前”则深刻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心境变化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变化,展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苏公堤畔采莲船”,描绘了西湖的宁静景色,采莲船象征着悠闲与美好。
- 第二句“蘸碧楼台动管弦”,通过音乐的动听,增强了景色的美感。
- 第三句“山色湖光宛如昔”,表达了景色依旧,但人事已非的感慨。
- 第四句“心情不似十年前”,直接抒发了作者心境的变化,与前文的景色形成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蘸碧”比喻楼台倒映在湖水中,形象生动。
- 对比:通过“山色湖光宛如昔”与“心情不似十年前”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心境的变化。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时光流逝与心境变迁。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心境变化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苏公堤、采莲船、蘸碧、管弦、山色、湖光。
- 解释:苏公堤象征着历史的沉淀,采莲船象征着悠闲与美好,蘸碧描绘了楼台的美丽倒影,管弦代表了音乐的动听,山色湖光则代表了自然的美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苏公堤”是由哪位历史人物主持修建的? A. 苏轼 B. 苏洵 C. 苏辙 D. 苏武
-
诗中的“蘸碧”形容的是什么? A. 湖水 B. 楼台 C. 山色 D. 管弦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无奈 D. 平静
答案: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同样描绘了西湖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与陈居仁的《西湖感旧》:两者都描绘了西湖的美景,但苏轼的诗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而陈居仁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代众多诗人的作品,包括陈居仁的诗作。
- 《苏轼诗集》:详细收录了苏轼的诗作,包括与西湖相关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