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1 11:51: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气肃天地,太行高崔嵬。
猿狖清夜吟,其声一何哀。
寂寞掩圭荜,梦寐游蓬莱。
琪树远亭亭,玉堂云中开。
洪崖吹箫管,玉女飘飖来。
雨师既先后,道路无纤埃。
鄙哉楚襄王,独好阳云台。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气息使天地变得肃杀,太行山巍峨高耸。
猿猴在清冷的夜里吟唱,它的声音是多么悲哀。
寂寞的夜色掩盖着珍贵的玉石,梦中我游历蓬莱仙岛。
远处的琪树在亭子里摇曳,玉堂在云中悄然开启。
洪崖上有人吹奏着箫管,玉女在空中轻飘而来。
雨神已经降临,路上没有一丝尘埃。
可悲的是楚国的襄王,独自喜欢阳云台的风光。
注释
- 肃:清冷、严肃。
- 崔嵬:高大、巍峨的样子。
- 猿狖:猿猴。
- 清夜吟:在清冷的夜晚吟唱。
- 掩圭荜:用寂寞的情感掩盖美好的事物。
- 梦寐游蓬莱:在梦中游历蓬莱仙岛,象征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琪树、玉堂:象征美丽、富贵的地方。
- 洪崖:山崖的名字,象征高远。
- 雨师:指掌管雨水的神灵。
- 鄙哉:可悲、可怜。
- 阳云台:指楚国襄王的阳云台,代表一种虚幻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储光羲,唐代诗人,字景春,号岩叟。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见长,擅长表达对自然景色的感受。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诗人经历人生的沉浮,内心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感到迷惘。诗中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抒发了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美好理想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杂诗二首 其二》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融入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诗的开头以“秋气肃天地”引入,表达了秋天的肃杀与萧瑟,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接着转向太行山的高耸,与猿声的哀鸣形成对比,使得情感更加深邃。
在梦境与现实的交错中,诗人通过“梦寐游蓬莱”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渴望,而“琪树远亭亭,玉堂云中开”则描绘了那种理想境界的美丽与神秘。最后,作者用“鄙哉楚襄王”一语,反映出对世俗权力的轻蔑,显示了他对高尚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不满。
整首诗通过意象的交织,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思考,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哲理与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气肃天地:描绘了秋天的冷清,象征着生命的凋零。
- 太行高崔嵬:太行山的高耸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伟力。
- 猿狖清夜吟:猿声在清冷的夜里显得特别悲伤,象征孤独。
- 寂寞掩圭荜:表达内心的寂寞,掩盖了美好事物。
- 梦寐游蓬莱:在梦中向往不凡的理想生活。
- 琪树远亭亭:美丽的树木与亭子,象征着理想的境界。
- 玉堂云中开:美好的事物像仙境一样存在。
- 洪崖吹箫管:音乐与自然的结合,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
- 玉女飘飖来:象征仙女般的美好,令人向往的情境。
- 雨师既先后:雨水的润泽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道路无纤埃:道路的干净象征着清净与宁静。
- 鄙哉楚襄王:对世俗王权的不屑,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理想生活比作蓬莱,指出生活理想的遥不可及。
- 拟人:猿声被赋予情感,表达孤独感。
- 对仗:全诗使用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展现出孤独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气:象征时光流逝与生命的凋零。
- 猿狖:代表孤独与哀伤。
- 蓬莱:象征理想与美好的生活。
- 琪树:象征美丽与富贵。
- 洪崖:象征高远与超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秋气肃天地”中的“肃”意思是? A. 热闹
B. 清冷
C. 快乐
D. 明亮 -
“梦寐游蓬莱”中“蓬莱”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生活
C. 失落的青春
D. 亲情 -
诗中提到的“鄙哉楚襄王”是对谁的批评? A. 自己
B. 朋友
C. 楚国的君王
D. 唐朝的皇帝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 《秋夕》:同样描写秋天的景色,但情感更加细腻,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
- 《山中问答》: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现出一种宁静的心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