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杂兴八首 其一》
时间: 2024-12-29 17:34: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田家杂兴八首 其一
作者: 储光羲 〔唐代〕
春至鸧鹒鸣,薄言向田墅。
不能自力作,黾勉娶邻女。
既念生子孙,方思广田圃。
闲时相顾笑,喜悦好禾黍。
夜夜登啸台,南望洞庭渚。
百草被霜露,秋山响砧杵。
却羡故年时,中情无所取。
白话文翻译
春天来临时,鸧鹒开始鸣叫,轻声向田间小屋问候。
我无法独立自足,只好努力去娶邻家的姑娘。
一想到要有子孙后代,才开始考虑扩展田地。
闲暇时彼此相对而笑,享受丰收的喜悦。
每晚登上啸台,向南眺望洞庭湖的水面。
百草被霜露覆盖,秋天的山间传来锤击声。
我却羡慕往年的时光,那时的心情无所追求。
注释
- 鸧鹒:一种水鸟,常在春季鸣叫。
- 田墅:田间小屋,指农民居住的地方。
- 黾勉:努力,勤奋的意思。
- 禾黍:禾苗和黍米,指农业的丰收。
- 啸台:指高处的台子,便于远望。
- 洞庭渚:洞庭湖的水边,风景优美的地方。
- 砧杵:砧板和杵,指做农活、打谷物的声响。
- 故年时:往年,过去的时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储光羲,字君谦,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表达对农田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农业生活。
创作背景:
《田家杂兴》系列诗作是储光羲在农村生活中所作,表达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与思考,反映了农民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富有生活气息。
诗歌鉴赏
《田家杂兴八首 其一》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现了农民的生活状态和情感。诗的开头以“春至鸧鹒鸣”引出春天的到来,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在生活中的无奈与努力:“不能自力作,黾勉娶邻女”。这种无奈中透出对生活的期许,显示了农民的勤劳和对未来的憧憬。
诗中“既念生子孙,方思广田圃”,反映了农民对后代的期望和对土地的重视,展示了传统农业社会中人们对生存与发展的关注。闲暇时的相聚与欢笑,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亲密,构建了和谐的乡村生活画面。
后半部分通过“夜夜登啸台,南望洞庭渚”描绘了诗人对远方美景的向往,以及对秋天收获的期待。“百草被霜露,秋山响砧杵”,则是在描绘秋天的景象,同时也暗示着农民辛勤劳动的声音,增强了诗的生活气息。最后一句“却羡故年时”则带有一丝对往昔岁月的怀念,表现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农民的情感世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至鸧鹒鸣:春天来临,鸧鹒开始鸣叫,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薄言向田墅:轻声问候田间小屋,暗示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
- 不能自力作:表达了诗人对独立生活的无奈。
- 黾勉娶邻女:努力去娶邻家的姑娘,反映了生活中的责任感。
- 既念生子孙:想着将来要有孩子,表明了对后代的期望。
- 方思广田圃:想到要扩展田地,体现了对生活改善的追求。
- 闲时相顾笑:闲暇时相对而笑,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 喜悦好禾黍:享受丰收的喜悦,表达了对农业成果的欣喜。
- 夜夜登啸台:每晚登上高处,表示对自然的向往与思考。
- 南望洞庭渚:向南眺望洞庭湖,营造出一种广阔的视野。
- 百草被霜露:描绘秋天草木的景象,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 秋山响砧杵:秋天的山间传来农忙的声音,体现了劳动的场景。
- 却羡故年时:对往年时光的羡慕,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们的生活状态。
- 拟人:自然界的鸣叫赋予了生动的情感。
- 对仗:如“闲时相顾笑,喜悦好禾黍”,形成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期盼和对往昔的怀念,展现了农民生活的真实与美好,传递了田园诗的核心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生命与希望的象征。
- 鸧鹒:代表自然的声音,生动活泼。
- 田墅:象征着农民的栖息地与生活。
- 禾黍:丰收与富饶的象征。
- 洞庭渚:自然美景,象征心灵的向往。
- 霜露:时光流逝的象征,带有秋天的冷冽感。
- 砧杵:劳动的象征,体现了农民的辛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鸟是: A. 燕子
B. 鸧鹒
C. 麻雀 -
诗人晚上登上高处眺望是为了: A. 观星
B. 望远
C. 祈祷 -
诗中提到的“禾黍”指的是: A. 雪
B. 收成
C. 冬天
答案:
- B. 鸧鹒
- B. 望远
- B. 收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田园乐》
诗词对比:
《田家杂兴与王维的田园诗》对比:
- 储光羲的诗重在生活的细节与人文情感,而王维的田园诗则更多表现自然景色的和谐与内心的宁静。两者虽同为田园题材,但表达的情感和意象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田园诗研究》
- 《储光羲生平与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