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南岳寺普上人院一首》

时间: 2024-10-16 21:18:35

云深石涧寺,树老远公房。

终日风□□,□秋景气凉。

醍醐蒙□味,□□□□□。

□见无生理,空山坐道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五言南岳寺普上人院一首
作者: 郎士元〔唐代〕

云深石涧寺,
树老远公房。
终日风,秋景气凉。
醍醐蒙味,
见无生理,
空山坐道场。


白话文翻译:

在云雾缭绕的深山中,有座石涧边的寺庙,
古老的树木环绕着远处的僧房。
整日有微风吹拂,秋天的气候变得清凉。
就像醍醐那样醇厚的味道,
我在这里领悟到了无生的道理,
在这空旷的山中,静坐于道场之中。


注释:

  • 云深:形容云雾弥漫的情境,强调环境的幽静。
  • 石涧寺:指的是建在山石和溪涧旁的寺庙,体现出自然的和谐。
  • 树老:指树木苍老,生机勃勃,给人一种古老而稳重的感觉。
  • 远公房:指远离喧嚣的僧房,象征宁静和清幽。
  • 醍醐:一种酥油,常用于比喻美好的事物,寓意深厚的道理。
  • 无生理:指无所生灭的道理,是佛教中的一种哲学思想,强调常住不变。
  • 道场:修行的地方,通常指寺庙或静坐修行的场所。

典故解析:

  • 醍醐:源自佛教经典,象征清净无染的智慧。它在诗中不仅仅指物质上的美味,更隐喻着精神上的领悟和深刻的理解。
  • 秋景:在中国诗歌中,秋天常常被用来表现孤寂、清冷的情感,与诗中宁静的道场相得益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郎士元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哲理思想。他的作品通常融合了道教和佛教的思想,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南岳寺,是写于一段静谧的修行生活中,反映了诗人在寺庙中观察自然、领悟人生哲理的感受,表达了他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无生理的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南岳寺的宁静环境,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获得的超然感受。开头的“云深石涧寺”,通过“云”与“石涧”的对比,构建出一种幽深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接着,诗人用“树老远公房”描述了寺庙周围的古树和僧房,传达出一种岁月的沉淀和人间的静谧。

“终日风,秋景气凉”则通过感官的描绘,传达出自然的变化与诗人内心的感受,微风拂面,凉意袭来,使人心旷神怡。后面的几句则从感受转向了对哲理的领悟,“醍醐蒙味”比喻那种深厚的道理如同醍醐般美好,令人心生向往。而“见无生理”则是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揭示了诗人对无生无灭哲学的理解。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清新而淡泊,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内心宁静与智慧的追求。郎士元以其简洁的语言、深刻的哲理,成功地将自然之美与人生之理结合,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云深石涧寺:描绘寺庙的环境,云雾弥漫,显得深邃而神秘。
  2. 树老远公房:古老的树木环绕着僧房,突显出岁月的沉淀与静谧。
  3. 终日风,秋景气凉: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表现秋天的清凉和风的轻柔。
  4. 醍醐蒙味:借用醍醐的美味比喻深厚的道理,表达对智慧的领悟。
  5. 见无生理:领悟到无生的哲理,表现出诗人的思考与觉悟。
  6. 空山坐道场:在空旷的山中静坐,强调修行的氛围和心境的清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醍醐蒙味”将道理比作美味,形象生动。
  • 对仗:如“云深”与“石涧”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云、石、树、风等自然元素交织,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的观察与内心的领悟,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无生哲理的理解。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哲理思考和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自由与超然的境界。
  • 石涧:代表坚韧与自然的力量。
  • :象征着生命的长久与智慧的积累。
  • :寓意着变化与流动的时间。
  • 道场:象征着修行与内心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醍醐”主要象征什么? A. 美食
    B. 深厚的道理
    C. 风景

  2. 诗人通过哪种方式表现秋天的气候? A. 描写花朵
    B. 描写风与气候
    C. 描写动物

  3.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生命哲理的思考
    C. 对人生的感慨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登高》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的结合。
  • 《静夜思》:李白的《静夜思》通过夜景表达思乡之情,与本诗的宁静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对比:两首诗都涉及到对自然的描写与内心情感的表达,但杜甫更侧重于对人情的思索,而郎士元则更关注于对哲理的探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