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

时间: 2025-01-14 23:27:22

月明正午一声雁,山静如秋两袖风。

鹤与苍头齐睡着,无人知我此山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明正午一声雁,
山静如秋两袖风。
鹤与苍头齐睡着,无人知我此山中。

白话文翻译:

在月光明亮的正午,传来一声孤雁的鸣叫;
山中一片宁静,仿佛秋天的凉风拂动着我的衣袖。
白鹤与苍头鸟一起安静地睡着,
没有人知道我独自在这座山中。

注释:

  • 月明:月光明亮。这里形容夜晚月色皎洁。
  • 正午:通常指中午,诗中用来突出月光的明亮。
  • :指大雁,常常在秋冬季节迁徙,象征孤独和远行。
  • 山静如秋:形容山中异常宁静,给人一种秋天的感觉,通常秋天景色清冷、静谧。
  • 两袖风:形容衣袖随风飘动,传递出一种清凉、自在的感觉。
  • 鹤与苍头:鹤是一种象征高洁、长寿的鸟,苍头鸟则是指一种常见的小鸟,二者一起睡觉,暗示自然和谐。
  • 无人知我:表达一种孤独的情感,诗人隐居山中,无人知晓其存在。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雁”与“鹤”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来象征孤独、自由和高洁的情怀。诗中的意象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字子涵,号青云,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主要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自然景观,表现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诗作产生于诗人隐居山林时,正值月明夜,写下此作以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悟和对孤独生活的理解。

诗歌鉴赏:

《月下》是一首反映自然与人内心和谐关系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月光、孤雁、宁静的山林,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首句“月明正午一声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冲击,月光与雁鸣构成了诗的初始场景,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清新的氛围。接下来的“山静如秋两袖风”,更是将诗人的内心感受与自然环境结合,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受。诗的最后两句“鹤与苍头齐睡着,无人知我此山中”则进一步深化了孤独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选择与坚持。整首诗既有自然的静谧之美,又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山水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月明正午一声雁:描绘了月光在正午时的明亮,突显了时间的矛盾与独特,孤雁的鸣叫引发了对孤独的思考。
  2. 山静如秋两袖风:将山中寂静的氛围与秋天的清凉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舒适。
  3. 鹤与苍头齐睡着:白鹤与苍头鸟同眠,象征自然的和谐与宁静,暗示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4. 无人知我此山中:表达了深深的孤独感,诗人选择隐居,享受独处的生活,没有人能够打扰他。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月明正午”与“山静如秋”,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将自然元素(鹤与苍头)赋予人的特性,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比喻:用“山静如秋”比喻山中的安静,传递出一种清凉的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月下的静谧山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反映了人生的孤独与宁静。诗人在自然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象征宁静、清澈的心境,反映诗人内心的平和。
  • :象征孤独与远行,增强了孤独的情感。
  • :象征隐逸与自然,构成诗人的栖息之地。
  • 鹤与苍头:象征自然的和谐与生命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了哪种自然现象?

    • a) 风
    • b) 雨
    • c) 月光
  2. 谁与诗人一起安静地睡着?

    • a) 狼
    • b) 鹤与苍头
    • c) 兔子
  3. 诗中的孤雁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恐惧

答案:

  1. c) 月光
  2. b) 鹤与苍头
  3. b)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宁静的生活,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两首诗在意境上相似,但方岳的《月下》更强调孤独的情感,而王维则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融合与交融。两者都体现了宋代诗人的隐逸精神与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诗经与古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