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尽》

时间: 2025-01-14 04:01:38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尽
作者: 韩偓 〔唐代〕

惜春连日醉昏昏,
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
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
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
清晨犹为到西园。

白话文翻译:

春天快要结束,连续几天都醉得迷迷糊糊,
醒来后衣服上沾满了酒的痕迹。
细细的流水浮着花瓣流向别处的山涧,
断断的云彩带着细雨飘入孤独的村庄。
人闲适时易生对春花的惋惜,
而大地的迥异却难以招引古人的灵魂。
我惭愧于黄莺对我的厚爱,
清晨时分仍然要来到西园。

注释:

  • 惜春:怜惜春天,感叹春光易逝。
  • 昏昏:形容醉酒后的迷糊状态。
  • 衣裳见酒痕:醒来后发现衣服上沾有酒渍。
  • 细水浮花:细细的溪水上漂浮着花瓣。
  • 归别涧:流向另一个山涧。
  • 断云:零散的云彩。
  • 含雨:带着雨水。
  • 孤村:偏僻的村庄。
  • 芳时恨:对花香四溢的时光感到惋惜。
  • 地迥:指土地的遥远与不同。
  • 自古魂:古人的灵魂。
  • 流莺:黄莺,寓意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西园:指作者常去游玩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偓,字景山,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描写春天、人生感悟为主,风格清新而含蓄。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尽之际,诗人借酒抒怀,表达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反映了对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春尽》是一首感怀春天流逝的诗,诗人通过描绘醉酒后的迷惘、细水浮花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珍惜与惋惜。诗中的“惜春”“醉昏昏”,一方面表现了春天的美好,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诗人的无奈与惆怅。随着春天的结束,诗人感到一种失落和孤独,其中的“细水浮花”与“断云含雨”构成了一幅清新而又略显忧伤的自然图景,表现出春天的脆弱和短暂。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人闲易有芳时恨”的思考,进一步引申出对过去人事的缅怀与对美好时光的惋惜。最后一句“清晨犹为到西园”,表现出诗人依然对春天的追求与留恋,尽管春光已逝,依然想要去追寻那份美好。

整首诗的意境既有春天的生机,也有对生命短暂的无奈,形成了一种深沉而又清新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惜春连日醉昏昏:连日沉醉于春天的美好,感到迷糊。
  • 醒后衣裳见酒痕:醒来后发现衣服上沾满酒渍,暗示醉酒后的无奈。
  • 细水浮花归别涧:细水流过,花瓣漂浮而去,象征春天的流逝。
  • 断云含雨入孤村:云彩带着雨飘入偏僻的村庄,描绘孤独的自然环境。
  • 人闲易有芳时恨:人闲适时容易对美好的春光感到惋惜。
  • 地迥难招自古魂:大地的辽阔与古人灵魂的遥远,感叹人与自然的距离。
  • 惭愧流莺相厚意:感到惭愧于黄莺对我的厚爱,暗示自己未能珍惜春天。
  • 清晨犹为到西园:即使春天已尽,清晨仍想去西园追寻那份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美好的酒,醉酒后迷失于春光之中。
  • 拟人:将细水、流莺等自然元素赋予情感,增添诗歌的生动性。
  • 对仗:句式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揭示了对春天的珍惜与惋惜,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了对生命短暂的思考,表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生机与希望,但也代表着短暂。
  • :代表享乐、迷醉,但也暗示无奈与失落。
  • 流水:流动的水象征时间的流逝。
  • 孤村:表现 loneliness,象征人对自然的疏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惜春”指的是什么? A) 对春天的爱惜
    B) 对秋天的期待
    C) 对冬天的怀念
    答案:A

  2. “细水浮花”中“细水”象征什么? A) 时间
    B) 冷漠
    C) 酒
    答案:A

  3. 诗人对春天的感情是? A) 高兴
    B) 惋惜
    C) 无所谓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对春天的感慨,但更多地反映出社会动荡中的忧国情怀;
  • 李白《月下独酌》:在享受个人的自由与快乐中,表现出对孤独的理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