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
时间: 2025-01-06 07:33: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村居
作者:韩偓 〔唐代〕
二月三月雨晴初,
舍南舍北唯平芜。
前欢入望盈千恨,
胜景牵心非一途。
日照神堂闻啄木,
风含社树叫提壶。
行看旦夕梨霜发,
犹有山寒伤酒垆。
白话文翻译
在二三月的初春,雨过天晴,四周的田野一片平坦,只有嫩绿的草地。往日的欢乐在眼前回荡,心中却充满了无尽的惋惜,良辰美景所牵引的心情不是一条路所能涵盖的。阳光照耀下,神堂里传来了啄木鸟的鸣啭,微风中社树仿佛在呼唤着提壶的声音。走着走着,早晨和傍晚的梨花在霜中显得格外娇艳,仍有那山间的寒冷在伤感着酒垆的清冷。
注释
- 二月三月:指农历二月和三月,春天的季节。
- 舍南舍北:指诗人住所的南北两侧。
- 平芜:平坦的草地。
- 前欢入望:往日的欢乐重现在眼前。
- 盈千恨: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惋惜。
- 胜景:美好的景色。
- 神堂:庙宇或神明的居所。
- 啄木:啄木鸟。
- 提壶:指提着水壶,常与乡村生活相关。
- 梨霜发:梨花因霜而显得更加娇美。
- 酒垆:酿酒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偓,唐代诗人,字子云,号静斋,世称韩静斋。他生活在唐朝中期,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写田园诗,尤其以村居生活为题材。他的作品往往反映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创作背景
《村居》创作于春季,诗中描绘了春日乡村的宁静美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往日欢乐的怀念。这首诗呈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诗歌鉴赏
《村居》是一首描绘春季乡村生活的古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惆怅。开篇描写了二月三月的雨后初晴,乡村的宁静与美好,表现出一种清新而安静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乡村景色勾勒得惟妙惟肖,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往日欢乐的追忆,心中充满了惋惜。这种情感的对比让诗歌更具层次感,既有对美好景色的欣赏,也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后半部分的意象更是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阳光照射下的神堂、啄木鸟的鸣叫、微风中的呼唤,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显孤独的乡村生活气息。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透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这是一首既有视觉美感又有情感深度的作品,充分体现了韩偓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二月三月雨晴初:春天的初期,雨后天晴,给人以希望和生机的感觉。
- 舍南舍北唯平芜:无论南北,四周都是一片绿草如茵的景象,表现了乡村的宁静和美好。
- 前欢入望盈千恨:对往日欢乐的回忆,却引发了心中的无尽惆怅。
- 胜景牵心非一途:美好的景色牵动着心情,但这种情感并非单一的方向。
- 日照神堂闻啄木:阳光照射下,神堂中传来了啄木鸟的声音,增添了生气。
- 风含社树叫提壶:微风中,社树似乎在呼唤,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 行看旦夕梨霜发:早晚的梨花在霜中显得特别美丽,反映出自然的韵味。
- 犹有山寒伤酒垆:即使在春天,山中依然寒冷,给酒垆带来了一丝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乡村生活与自然景色比作美好,生动形象。
- 拟人:如“风含社树叫提壶”,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往日欢乐的追忆,传达了一种宁静而略显惆怅的情感。诗中展现出的自然美与人类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代表新的开始。
- 雨:代表洗净与重新开始的过程。
- 平芜:象征着乡村的宁静与恬淡。
- 啄木鸟: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生动。
- 梨花:象征着美丽与脆弱,反映出生活的短暂。
- 酒垆:象征着人们的生活状态与情感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春天的月份是? a) 一月二月
b) 二月三月
c) 三月四月 -
诗中“前欢入望盈千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惆怅
c) 愤怒 -
“日照神堂闻啄木”中的“啄木”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鸟
c) 一种树
答案
- b) 二月三月
- b) 惆怅
- b) 一种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的春天描写,表达了对春天的喜悦。
- 《静夜思》:李白的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鸟鸣涧》进行对比,王维的作品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展现了宁静的乡村生活,但更侧重于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和谐。而韩偓的《村居》则在享受自然的同时,更多地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与惆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韩偓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