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绣裙斜立正销魂,
侍女移灯掩殿门。
燕子不来花著雨,
春风应自怨黄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穿着绣裙的女子,她斜立在那里,令人心神荡漾。侍女轻轻移灯,掩上了殿门。燕子没有飞来,花儿在雨中愁苦,春风应该在黄昏时分感到怨恨。
注释:
- 绣裙:用绣花布料制成的裙子,象征华丽与美丽。
- 销魂:形容因美丽或动人情景而心神恍惚的状态。
- 侍女:在宫廷中侍奉的女仆。
- 移灯:指侍女移动灯具,使光线更加柔和。
- 掩殿门:关上宫殿的门,象征着闭锁和私密。
- 燕子不来:燕子一般在春天归来,暗示春天的离去。
- 花著雨:花儿在雨中,给人一种凋零的感觉。
- 怨黄昏:黄昏象征着一天的结束,带有一种惆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偓(约 790-846),字子华,唐代诗人,因其诗作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而受到后人的赞誉。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且擅长描写女性的柔美与复杂情感。
创作背景:
《宫词》创作于唐代盛世时期,社会繁华,宫廷生活丰富多彩。韩偓通过描写宫廷女子的生活,反映出女子在美丽外表下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宫词》是一首具有强烈情感的诗作,描写了一位宫廷女子的孤独与哀愁。首句“绣裙斜立正销魂”中,女子的华美装扮与动人姿态构成鲜明对比,令人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她的美丽不仅吸引了他人的目光,也引发了自身的情感波动,仿佛在诉说着心中的孤寂。
接下来的“侍女移灯掩殿门”则进一步营造了封闭的空间感,让人感受到一种隐秘与孤独的氛围。灯光的移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殿门的关闭则象征着与外界的隔绝。这里的意象不仅表达了女子的无奈,也暗示了宫廷生活的压抑。
“燕子不来花著雨”一联,燕子未归的意象传达出对春天的渴望与失落。花在雨中凋零,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最后一句“春风应自怨黄昏”,春风作为生命的象征,也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怨恨。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女子在华丽外表下的内心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绣裙斜立正销魂:描绘女子穿着华丽的绣裙,斜立而姿态万千,令人心神恍惚。
- 侍女移灯掩殿门:侍女轻轻地移动灯光,默默地关上宫殿的门,增添了隐秘感。
- 燕子不来花著雨:春天的燕子未归,花儿在雨中显得愁苦,象征着失去的春天。
- 春风应自怨黄昏:春风在黄昏时分感到怨恨,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销魂”比喻女子的美丽对人的影响。
- 拟人:春风和燕子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如“侍女移灯”与“掩殿门”,增强了音韵的和谐感。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宫廷女子的孤独与无奈,反映出在繁华背后潜藏的哀愁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展现了唐代女性生活的复杂性与内心世界的丰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绣裙:象征着华美与身份地位。
- 侍女:反映宫廷生活的层次与人际关系。
- 燕子:象征着春天与希望。
- 花:象征着生命的美丽与短暂。
- 春风: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时间的流逝。
- 黄昏:象征着结束与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绣裙”象征什么? A. 美丽的自然
B. 华丽的身份
C. 生活的艰辛
答案:B -
“侍女移灯掩殿门”体现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激动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燕子”代表了什么? A. 逃避
B. 希望与春天
C. 回忆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夜喜雨》
诗词对比:
- 韩偓《宫词》与李白《庐山谣》
- 两首诗作均通过自然意象反映内心情感,韩偓侧重于女子的孤独与哀愁,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