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当年意卸亦堪悲,岁晚胸怀只自知。
十有八分天不管,百无一遂老如期。
灯寒夜雪渔蓬屋,春共梅花野竹篱。
衰白东风那解绿,底须苦向鬓边吹。
白话文翻译:
当年的情意已然卸去,令人感到悲伤,岁末时分心中所怀念的事只有自己知道。
大部分事情都不被天意所眷顾,百般愿望都无法如愿以偿,年岁渐长依旧如期而至。
寒灯下,夜雪飘落在渔夫的小屋里,春天与梅花共同在野外的竹篱边开放。
衰老的白发在东风中难以再现生机,终究还是要忍受它的吹拂。
注释:
- 意卸:指情感的卸去或消散。
- 岁晚:指年末,岁末时分。
- 十有八分:指大约80%或大部分。
- 百无一遂:比喻事事难以如愿。
- 渔蓬屋:渔民的茅屋。
- 春共梅花:春天与梅花同处。
- 衰白:指衰老的白发。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新生。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它通过对“岁晚”“春天”“梅花”等意象的描绘,反映了人们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这种情感在古诗词中常见,尤其在除夕这一特殊的时间节点,诗人通过个人感受引发对时光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字子云,号青松,南宋时期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富有情感,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除夕之际,诗人借此时刻反思过去一年的人生经历与感受,表达对岁月流逝的惋惜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除夕》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当年意卸”和“岁晚胸怀”表现诗人对往昔的追忆与无奈,既有对过往情感的惋惜,也有对岁末的感慨。这种情绪在“十有八分天不管,百无一遂老如期”中得到了进一步强化,诗人感受到大多数事情的不如意,流露出一种对命运的无奈和对人事变迁的深刻理解。
后两联则通过描绘冬夜的景象和春天的希望,形成鲜明的对比。“灯寒夜雪渔蓬屋”将寒冷的冬夜与渔夫的生活结合,传达出一种安静而孤独的氛围。而“春共梅花野竹篱”则预示着新生和希望,虽是寒冬,但春天总会来临。最后两句“衰白东风那解绿,底须苦向鬓边吹”则展现了衰老不堪的现实,东风虽有春意却无法改变衰老的命运,流露出对时光无情的感叹。
整首诗在抒情中兼具哲理,诗人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既有个人的孤独感,也有对未来的希望,展现出一种豁达与无奈并存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当年意卸亦堪悲:往年的情感已然消散,令人感到悲伤。
- 岁晚胸怀只自知:年末心中所怀念的事只有自己知道。
- 十有八分天不管:大部分事情都不被天意所眷顾。
- 百无一遂老如期:百般愿望都无法如愿,年岁渐长依旧如期而至。
- 灯寒夜雪渔蓬屋:寒灯下,夜雪飘落在渔夫的小屋里。
- 春共梅花野竹篱:春天与梅花共同在野外的竹篱边开放。
- 衰白东风那解绿:衰老的白发在东风中难以再现生机。
- 底须苦向鬓边吹:终究还是要忍受它的吹拂。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如“灯寒夜雪”与“春共梅花”。
- 比喻:将岁月比作无情的东风,表现衰老的无奈。
- 拟人:东风被赋予了情感,象征生命的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惋惜和对生活无常的感慨,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希望,展现出一种豁达和无奈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灯寒:象征孤独与寂寞。
- 夜雪:表现寒冷的环境,映衬诗人的心情。
- 渔蓬屋:代表普通人的生活状态。
- 梅花:象征坚韧与希望,尽管处于寒冬,仍然能够绽放。
- 东风:象征春天与新生,但也暗示着衰老的不可逆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岁晚胸怀只自知”是什么意思?
- A. 只有别人知道心情
- B. 只有自己知道心中所想
- C. 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
“灯寒夜雪渔蓬屋”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 A. 春天的美景
- B. 寒冷孤寂的夜晚
- C. 热闹的节日
-
诗中“春共梅花”表达了什么?
- A. 冬天的寒冷
- B. 春天的希望
- C. 灰暗的生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除夕夜的《静夜思》李白
- 《元日》王安石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除夕》一样,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与思乡之情,但《静夜思》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思念。
- 《元日》:王安石的《元日》则是对新年的期待与希望,展现了不同于《除夕》的积极向上的情绪。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