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乞粹庐陵郡,予为第一人。
天悭终未肯,人好自相亲。
诸老诗书在,平园草木春。
鸥朋嘲薄分,山屐蚀京尘。
白话文翻译:
我请求留在庐陵这个地方,愿意成为这里的第一人。
可惜天意不肯,人与人之间却能相亲相爱。
那些古老的诗书仍在,春天的平园草木依然生机勃勃。
鸥鸟嘲笑着我微薄的成就,山间的鞋子却被京城的尘土侵蚀。
注释:
- 乞: 请求、乞求。
- 粹: 精华、纯粹。
- 庐陵: 地名,今江西省;这里指诗人希望在此定居。
- 天悭: 天意所限,意指命运不济。
- 自相亲: 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亲近。
- 诸老诗书: 古老的诗文、书籍。
- 平园: 意指平坦的园子,象征安宁之地。
- 鸥朋: 指海鸥,喻指朋友。
- 薄分: 微薄的成就或分配。
- 山屐蚀京尘: 指山间的鞋子沾染了京城的尘土,暗示生活的朴素与艰辛。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诸老诗书”,可能指的是古代经典文献,象征着文化传承与智慧的积累。庐陵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常常与文人墨客相联,反映了诗人对文化的重视和对故乡的眷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表现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态。他的诗风清新,情感真挚,对社会和人文现象有深刻的观察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对庐陵的思念之际,表达了他对故土的热爱以及在外漂泊的孤独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文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庐陵的向往与追求。诗的开头“乞粹庐陵郡,予为第一人”,表明了诗人渴望在庐陵这个地方扎根、发展,成为这里的佼佼者。接下来的“天悭终未肯”,则表达了命运的不如意,似乎与理想相悖。尽管如此,诗人依然在“人好自相亲”中找到了安慰,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成为他生活中的一抹温暖。
“诸老诗书在,平园草木春”中,诗人通过对古籍与春天景象的描绘,突显了知识的力量与自然的生命力。最后两句“鸥朋嘲薄分,山屐蚀京尘”,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海鸥的嘲笑似乎在讽刺他的微薄成就,而山屐沾染的尘土则是现实生活的写照。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中,流露出诗人对理想、命运与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富有哲理和情感的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乞粹庐陵郡,予为第一人。”:表达了对庐陵的向往和希望成为这里的优秀代表。
- “天悭终未肯,人好自相亲。”:命运不如意,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依旧温暖。
- “诸老诗书在,平园草木春。”:强调文化的积淀与春天的生机。
- “鸥朋嘲薄分,山屐蚀京尘。”:表现现实的无奈与内心的矛盾。
-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音韵美感。
- 比喻: “鸥朋嘲薄分”用海鸥比喻朋友对自己成就的轻视,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意象: 自然景象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形成了丰富的象征意义。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眷恋,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珍贵。
意象分析:
- 庐陵: 代表着诗人的根与归属。
- 春天的草木: 象征生命的重生与希望。
- 鸥朋: 友谊与嘲讽的双重象征。
- 山屐与京尘: 现实生活的苦涩与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希望成为哪个地方的第一人?
- A. 京城
- B. 庐陵
- C. 杭州
-
诗中提到的“天悭”是指什么?
- A. 命运不济
- B. 自然灾害
- C. 人际关系
-
“鸥朋嘲薄分”中的“薄分”指的是?
- A. 微薄的成就
- B. 朋友的分离
- C. 生活的富裕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方岳与杜甫的作品都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与对理想的追求,但方岳更显得清新淡雅,杜甫则更为沉重与忧虑。两者在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上各有千秋,展示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方岳研究与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