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杂兴》

时间: 2025-01-19 19:48:17

绿绕西畴小作劳,溪村寒入旧绨袍。

五穷政坐没梁斗,百技不如无口匏。

获稻条桑豳雅颂,纫兰餐菊楚离骚。

客来更话唐虞上,盍且卑之毋甚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日杂兴
作者: 方岳 〔宋代〕

绿绕西畴小作劳,
溪村寒入旧绨袍。
五穷政坐没梁斗,
百技不如无口匏。
获稻条桑豳雅颂,
纫兰餐菊楚离骚。
客来更话唐虞上,
盍且卑之毋甚高。

白话文翻译:

在春日的田野间,绿意盎然,我辛勤地劳作,
溪边的村庄寒冷侵入了我那件旧绨袍。
五穷之年,政事不振,连粮食都快没了,
百般技艺也不如有口粮充饥。
我收获了稻谷和桑叶,吟唱《雅颂》,
用兰花制作食物,品尝菊花,追忆《离骚》。
客人来访,我们又谈起唐虞的盛世,
那就低调些,不要显得太高傲。

注释:

字词注释:

  • 绿绕西畴:绿意环绕的小田野。
  • 旧绨袍:旧的丝绸袍子,象征着寒冷的感觉。
  • 五穷:指的是经济萧条的年份。
  • 无口匏:没有粮食的意思,匏是指葫芦,这里比喻缺乏食物。
  • 豳雅颂:《诗经》中的诗篇,表达对农事的赞美。
  • 纫兰餐菊:用兰花做食物,品尝菊花,体现生活的雅趣。

典故解析:

  • 唐虞: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贤君唐尧和虞舜,象征着理想的政治和社会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字景明,号雪窗,宋代诗人,以其诗词清新雅致、情感真挚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天,描述了在田野中劳作的情景,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生活和社会的感悟。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诗歌抒发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春日杂兴》充分展现了方岳作为宋代诗人的独特风格,诗中描绘的春日景象与农耕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首联“绿绕西畴小作劳”通过生动的描写,营造出春日田野的生机与朝气,展现了诗人勤劳耕作的形象。随后的“溪村寒入旧绨袍”则通过细腻的笔触,表现出诗人在变幻莫测的自然中所感受到的寒意,反映了生活的艰辛。

五、六句中提到的“获稻条桑豳雅颂”,既是对丰收的喜悦,也是对古代诗歌的致敬,显示出诗人文化素养的深厚。而最后的两句,则在谈论理想的政治时,提醒人们要谦卑,反映出诗人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春日的自然风光,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关切与对理想的追求,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绿绕西畴小作劳:描绘春天田野的生机,表现农人的辛勤劳作。
  2. 溪村寒入旧绨袍:自然的寒意渗透至生活中,体现生活的艰辛。
  3. 五穷政坐没梁斗:说明政治经济的困境,体现社会的不安定。
  4. 百技不如无口匏:强调生活的基本需求比一切技艺更为重要。
  5. 获稻条桑豳雅颂:通过丰收再现诗人对农事的赞美。
  6. 纫兰餐菊楚离骚:表达诗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热爱。
  7. 客来更话唐虞上:对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
  8. 盍且卑之毋甚高:劝诫客人要谦逊,不要显得过于骄傲。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无口匏”比喻生活的困苦。
  • 对仗:如“获稻条桑豳雅颂”,对照相对的意象,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日:象征生机与希望。
  • 溪村:代表乡村的宁静与自然。
  • 旧绨袍:体现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 唐虞:象征理想社会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绿绕西畴”中的“西畴”指的是哪里?
    A. 西边的田野
    B. 东边的田野
    C. 南边的田野
    D. 北边的田野

  2. 诗中提到的“唐虞”代表了什么?
    A. 田园生活
    B. 理想的政治状态
    C. 经济萧条
    D. 个人修养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春日杂兴》与《春江花月夜》,两者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色,但《春江花月夜》更侧重于描写月夜的宁静与美丽,而《春日杂兴》则强调田园生活的辛勤与社会现实的思考。前者的意象更为柔和,后者则有更多的社会关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典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