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瓷不受为棠野祁公歌》
时间: 2025-01-19 14:52: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瓷不受为棠野祁公歌
使君节操冰檗坚,
雪映黄堂鹤舞帘。
一瓷虽琐都无爱,
信是清白由家传。
乃翁使夷曾却金,
朝鲜犹说到于今。
为臣讵肯辱君命,
为子何曾改父心。
包公昔不持一砚,
谁谓人心随世变。
使君一瓷亦不持,
昔日包心今又见。
安得人人如使君,
穷檐茅屋皆生春。
清风高节激顽懦,
坐令四海风俗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歌颂了使君的节操和清白,开头提到他的节操如冰檗一般坚贞,雪映照衬出黄堂和鹤舞的帘子,显得格外高洁。虽然一瓷的价值很小,但使君却不在乎,真正的清白是家传的美德。提到他的祖父曾经拒绝金钱的诱惑,至今朝鲜还在传颂他的美德。作为臣子,怎么会辱没君主的命令?作为儿子,怎么会改变父亲的心意?包公当年不持一砚,谁说人心会随世变?使君的瓷器也不在手,昔日包公的心志如今又在他身上看见。希望人人都能如使君那样,即使在穷困的茅屋中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清风与高节激励着那些懦弱的人,使得四海的风俗都显得淳朴。
注释
- 使君:指的是这首诗的主人公,体现了高洁的品德。
- 冰檗:一种坚韧的植物,象征节操的坚贞。
- 黄堂:指的是厅堂,暗示高雅的生活环境。
- 一瓷:指小瓷器,象征物质财富的无足轻重。
- 乃翁:指使君的祖父。
- 包公:即包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
- 高节:指高尚的节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利仁是明代的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理想和道德的追求,以及对社会风气的关怀。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士人对高洁品德的追求尤为明显,反映出诗人对时代的思考和对理想人格的歌颂。
诗歌鉴赏
《一瓷不受为棠野祁公歌》是一首深具道德理想的诗,作者通过描绘使君的节操和清白,展现了对高尚品德的崇敬。这首诗的结构严谨,语言简练,意象鲜明,尤其是通过冰檗和雪映黄堂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高洁清新的氛围。诗中提到的包公,作为清官的典范,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道德主题。此外,通过对比使君与世俗的态度,诗人不仅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赞美,也流露出对时代风气的深刻反思。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既有对理想的追求,又有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宽广的胸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使君节操冰檗坚:使君的节操坚如冰檗,象征其高洁的品德。
- 雪映黄堂鹤舞帘:雪的映照下,黄堂显得特别高雅,象征着清新脱俗的生活环境。
- 一瓷虽琐都无爱:虽然只是一件小瓷器,但使君对此并不在意。
- 信是清白由家传:真正的清白是从家传下来的美德。
- 乃翁使夷曾却金:使君的祖父曾经拒绝金钱的诱惑。
- 朝鲜犹说到于今:至今朝鲜还在传颂他的美德。
- 为臣讵肯辱君命:作为臣子,怎么会辱没君主的命令?
- 为子何曾改父心:作为儿子,怎么会改变父亲的心意?
- 包公昔不持一砚:包公当年不持一砚,象征清白。
- 谁谓人心随世变:谁说人心会随世俗变化?
- 使君一瓷亦不持:使君的瓷器也并不在手中。
- 昔日包心今又见:昔日包公的心志如今在他身上看见。
- 安得人人如使君:希望人人都能如使君般高洁。
- 穷檐茅屋皆生春:即使在穷困的茅屋中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 清风高节激顽懦:清风与高节激励着懦弱的人。
- 坐令四海风俗淳:使得四海的风俗都显得淳朴。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节操比作冰檗,形象生动。
- 对仗:如“为臣讵肯辱君命,为子何曾改父心”,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安得人人如使君,穷檐茅屋皆生春”来强调理想的普遍性。
-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清白高洁品德的赞美,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世俗风气的反思。
意象分析
- 冰檗:象征节操的坚贞与高尚。
- 黄堂:代表高雅的生活环境。
- 一瓷:象征物质财富的无足轻重。
- 包公:象征清白的典范和理想的道德观。
- 清风:象征高洁的品德和道德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使君的节操被比作什么?
- A. 雪
- B. 冰檗
- C. 瓷器
-
诗中提到的包公以什么著称?
- A. 富有
- B. 清白
- C. 聪明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财富的追求
- B. 高洁品德的赞美
- C. 家庭关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阳楼记》- 范仲淹
- 《静夜思》- 李白
- 《清平调》- 李白
诗词对比:
- 《岳阳楼记》:同样有对理想、风气的思考,但更侧重于历史的深远。
- 《静夜思》:关注个人情感,但也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清平调》:强调个体的美德与情感,风格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词基础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