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行肇上人》

时间: 2025-01-17 08:44:06

诗禅同所尚,邂逅在长安。

为客间相似,趋时懒一般。

分题秋阁迥,对坐夜堂寒。

未遂归山计,流年鬓已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行肇上人
释文兆 〔宋代〕

诗禅同所尚,邂逅在长安。
为客间相似,趋时懒一般。
分题秋阁迥,对坐夜堂寒。
未遂归山计,流年鬓已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长安遇见一位高僧的感慨。他认为诗和禅是同样被人珍视的,而在长安的相遇也显得格外珍贵。身为客人,他感到和这位僧人有着相似的境遇,大家都在随波逐流,懒散度日。晚上,两人对坐在秋天的阁楼中,感到一阵寒意。作者本想归隐山林,但时光流逝,头发已经花白,这样的理想似乎越来越遥远。


注释:

  • 邂逅:偶然相遇。
  • 为客间相似:作为外乡人的共同处境。
  • 趋时懒一般:随波逐流,懒散度日。
  • 分题:讨论或题咏。
  • 秋阁:秋天的阁楼。
  • 夜堂寒:夜晚的堂屋寒冷。
  • 未遂归山计:未能实现归隐山林的计划。
  • 流年鬓已干:时光流逝,头发已经变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释文兆是宋代的一位高僧,擅长诗词,作品多涉及禅宗思想和自然景物,表达了对人生、时间的思考。

创作背景:在宋代,文人雅士常常追求诗禅结合,释文兆在长安与一位高僧的偶遇,激发了他对人生变化与追求理想的感慨,反映出当时文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寄行肇上人》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时间流逝和理想未遂的感慨。诗开篇便提到“诗禅同所尚”,一方面点出诗与禅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引出了他与高僧的邂逅。长安作为文化中心,象征着繁华与喧嚣,而作者身为“客”,却感到一丝孤独和无奈。接着“趋时懒一般”的描写,生动地传达出一种对世俗生活的无奈和厌倦。分题在秋阁中对坐,夜晚的寒意渗透了内心的孤独。最后一句“未遂归山计,流年鬓已干”可谓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时间的流逝让理想逐渐遥不可及。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但情感深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诗禅同所尚:表达诗歌与禅宗思想在当时受到的重视。
  • 邂逅在长安:在繁华的长安中偶然相遇,增加了相遇的珍贵感。
  • 为客间相似:身为外乡人,感到对方的境遇与自己相似。
  • 趋时懒一般:表现出对生活的无所作为,懒散度日。
  • 分题秋阁迥:在秋天的阁楼上讨论,意境清幽。
  • 对坐夜堂寒:两人对坐,夜晚的冷意渗透内心。
  • 未遂归山计:表达未能实现归隐理想的遗憾。
  • 流年鬓已干:时光流逝,头发已白,象征着理想的远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秋阁迥”,“夜堂寒”,形成和谐的音韵。
  • 比喻:将时间流逝比作头发的花白,生动形象。
  • 对比:将繁华的长安与归隐的理想进行对比,形成强烈反差。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借助与高僧的偶遇,抒发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归隐理想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安:象征繁华与喧嚣。
  • 秋阁:代表孤寂与思考的空间。
  • 夜堂:传达出一丝寒意与孤独感。
  • 鬓白: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理想的遥不可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生活的热爱
    • B. 对理想的追求与无奈
    • C. 对秋天的赞美
  2. “流年鬓已干”中的“流年”指的是什么?

    • A. 年龄的增长
    • B. 时间的流逝
    • C. 季节的变化
  3. 诗中提到的“长安”象征着什么?

    • A. 乡村的宁静
    • B. 繁华与喧嚣
    • C. 禅宗的境界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秋夕》 杜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释文兆的《寄行肇上人》更加强调对理想的追求与无奈,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两者都在表达情感,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