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再送容若》
时间: 2025-01-09 15:13: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乡子 再送容若
归语太匆匆。刚道看山落叶中。
生把马蹄都衬著,猩红。
应到重来更几重。
今古望长空。明月山前月似弓。
浇酒长城饮马窟,英雄。
输与儒生骂祖龙。
白话文翻译:
归来的话语太过匆忙,刚刚说起在山中看落叶的情景,
马蹄声映衬着猩红的秋色,
应该还会再来,重温这几重的情意。
今昔对着辽阔的天空,明月在山前如弓一般弯曲。
在长城上浇酒于饮马的窟,英勇的英雄们,
却被儒生们嘲讽,骂祖龙(指秦始皇)。
注释:
- 归语:返回时说的话。
- 太匆匆:形容话语急促,时间紧迫。
- 马蹄:马的蹄子,象征着行走和旅行。
- 猩红:形容鲜红的颜色,常用来描绘秋季的景象。
- 长空:广阔的天空。
- 明月:明亮的月亮,象征着思念和孤独。
- 饮马窟:古代给马饮水的地方。
- 儒生:读书人,强调文化与知识。
- 骂祖龙:指对历史人物的批评,祖龙即指秦始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严绳孙,清代著名词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词风多以抒情见长,常常融入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严绳孙与友人别离之际,表达了对朋友深切的情谊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社会动荡和个人际遇的变迁使得诗人对历史与个人的思考更加深刻。
诗歌鉴赏:
《南乡子 再送容若》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考的诗词,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历史情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情的送别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头以“归语太匆匆”引入,展现了送别时的急迫与不舍。接着,诗人通过“马蹄”与“猩红”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景象,仿佛在追忆与友人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生动而感人。
进一步,诗中提到“今古望长空”,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宽广结合,带出一种超越时间的思考。最后一句“输与儒生骂祖龙”更是将个人的英雄情怀与传统文化的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文化价值的追求。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在情感上真挚动人,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深厚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归语太匆匆:送别时的话语匆忙,传达出不舍的情感。
- 刚道看山落叶中:描绘秋天的山林,带有怀旧的色彩。
- 生把马蹄都衬著,猩红:马蹄声与秋色相映成趣,象征着旅途的印记。
- 应到重来更几重:暗示未来的重聚,情感更加深厚。
- 今古望长空:抬望长空,历史与现实交织。
- 明月山前月似弓:明月如弓,象征着思念与期待。
- 浇酒长城饮马窟,英雄:英雄豪情与历史遗迹的结合,表现出对英雄的敬仰。
- 输与儒生骂祖龙:对传统文化的反思,质疑历史中英雄的定义。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明月山前月似弓”,增强了音韵美。
- 比喻:将明月比作弓,形象生动,传达了深远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友人的思念与对历史的反思。诗人在送别中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对历史人物的褒贬进行了思考,展现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的交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马蹄:象征着旅途、远行与奔波。
- 猩红:秋季的象征,带有凋零与美丽并存的意象。
- 明月:思念的象征,寄托着对友人的情感。
- 长城:历史的象征,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坚韧与辉煌。
- 饮马窟:古代英雄的栖息之地,象征着英勇与豪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马蹄”象征什么?
A. 旅行
B. 思念
C. 战争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友人的怀念与历史的反思
B. 乡愁
C. 自然景色 -
诗中“明月山前月似弓”用的是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明喻
C. 比喻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诗词对比:
- 辛弃疾与严绳孙的作品均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和个人情感的表达,但辛弃疾更侧重于豪放与奔放,而严绳孙则偏向细腻与感伤。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文学词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