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雨初晴水拍堤,村南村北鹁鸪啼。
含风宿麦青相接,刺水柔秧绿未齐。
白话文翻译:
春雨过后,阳光初现,水拍打着堤岸,村子的南北方传来鹁鸪的啼鸣。微风轻拂,麦子青翠欲滴,田间的水面柔和而轻盈,秧苗虽然还未完全齐整。
注释:
- 春雨初晴:春天的雨刚刚停下,天开始放晴。
- 水拍堤:水面拍打着堤岸,形象地描绘出水流的声音和景象。
- 鹁鸪啼:鹁鸪是一种鸟,常在春天鸣叫,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含风宿麦:微风轻拂,麦子在风中轻轻摇曳。
- 刺水柔秧:水面柔和,秧苗在水中生长,未齐指的是秧苗生长尚未均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字子方。他以田园诗和农事诗著称,常描绘农村生活和自然景观,以展现农民的辛勤与生活的美好。
创作背景:
《农谣》创作于春季,正值农忙时节,方岳通过描绘春雨后的自然景象,反映了农民的生活状态以及对丰收的期盼,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农谣》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农田的美丽。诗的开头“春雨初晴水拍堤”,通过春雨后的晴朗天气,作者描绘了春天的转瞬即逝和自然界的变化,给人以清新之感。而“水拍堤”的描写,生动形象,仿佛能听见水流拍打堤岸的声音,带来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
接下来的“村南村北鹁鸪啼”,则将视线拉向村庄,描绘了村庄的南北方,鹁鸪的啼鸣仿佛在为春天的到来而欢庆,增添了生动的气氛。诗中“含风宿麦青相接”,展现了麦田在微风中的状态,青翠欲滴的麦苗与和煦的春风相互辉映,营造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画面。
最后一句“刺水柔秧绿未齐”,描绘了田间水面与柔和秧苗的关系,表现出农田的生长状况和农民的辛勤付出。总体来看,方岳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对农田和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农村生活的美好向往,反映了农民的生活状态和对丰收的期待,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雨初晴水拍堤:春天的雨刚刚停下,阳光透出,水面轻轻拍打着堤岸,展现了春雨后的清新与生机。
- 村南村北鹁鸪啼:南北方的村庄里,鹁鸪在春天的天空中鸣叫,增添了乡村的生动气息。
- 含风宿麦青相接:微风把麦田的青色带动起来,形成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
- 刺水柔秧绿未齐:水面柔和,秧苗生长尚未完全齐整,表现出农田的生长状态,暗示着丰收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拟人:如“鹁鸪啼”赋予鸟类以人的情感,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 对仗:如“村南村北”,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意象:整体意象营造出春天的田园景象,富有生活气息。
主题思想:
整首诗抒发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农田生活的赞美,体现了农民对丰收的期待和对自然的亲近,具有浓厚的田园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雨: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鹁鸪:代表春天的声音,象征生命的活力。
- 麦田:象征农田的富饶与农民的辛勤。
- 秧苗:代表着希望与未来的成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关于《农谣》,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
“村南村北鹁鸪啼”中的“鹁鸪”是一种什么动物? a) 鸟
b) 虫
c) 鱼 -
“刺水柔秧绿未齐”中的“柔秧”指的是什么? a) 田地
b) 秧苗
c) 草
答案:
- b) 宋代
- a) 鸟
- b) 秧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方岳的《农谣》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但前者侧重于农田生活的细腻描绘,而后者则更为宏观地表现了山水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田园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