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擘蟹醉题)》
时间: 2024-12-29 20:11: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半壳含黄,双螯擘紫,风流浑是芦花。江头秋老,谁了酒生涯。玉质金相如许,怎消受明月寒沙。橙香也,不闲左手,除是付诗家。草泥,行郭索,横戈曾怒,张翰浮夸。笑鲈鱼虽好,风味争些。醉嚼霜前松雪,江湖梦不枉归槎。停杯问,余其负腹,是腹负余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秋天江边的美景与饮酒的乐趣。诗人在盛宴中,享受着美味的蟹肉和美酒,感叹岁月的流逝和酒生涯的短暂。蟹的外壳上泛着金黄,蟹钳在紫色的酱汁中分开,整个情景如同芦苇荡漾般风流。面对明月照耀下的沙滩,诗人无奈地问自己,如何才能消解这份孤独和寂寞。尽管美酒满斟,心中却难免对离愁别绪的感慨。最后,诗人停杯自问,是酒在填补他内心的空虚,还是他内心的负担让酒成为了重担。
注释:
- 半壳:指蟹的外壳。
- 擘紫:紫色指蟹的酱汁;擘即打开,形容蟹钳撕裂。
- 芦花:比喻风流,形容优雅的情态。
- 明月寒沙:明亮的月光照在沙滩上,营造出清冷的氛围。
- 橙香:形容酒的香气。
- 草泥:可能是指一种草本植物,象征自然的景象。
- 张翰浮夸:张翰是指著名的诗人,浮夸意味着言辞华丽。
- 负腹与腹负余:反映对自我内心的反思,似乎是指酒的负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以其豪放、洒脱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他的诗歌通常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生活的某个秋季,正值丰收的季节,诗人在江边饮酒,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短暂。诗的情感流露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映射出他对饮酒作乐的向往。
诗歌鉴赏:
《满庭芳(擘蟹醉题)》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与深刻哲理的诗歌。诗人通过对蟹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丰盈与美味,蟹的黄与紫形成鲜明的对比,喻示着生活中的各种滋味。诗人在享受美酒的同时,感受到的是一种孤独的思索。尤其是“明月寒沙”一句,传达出一种冷清的意境,仿佛是在提醒人们,尽管生活中有美好可享,但内心的孤独依然存在。
诗人以橙香的酒浸润生活,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但又在“停杯问”中自省,反映出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探讨。诗歌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草泥”、“张翰”,不仅增添了诗的层次感,也让读者在其中体会到自然与人文的交织。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让人感受到一种既欢愉又哀伤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在美好与孤独之间徘徊的心境,是对人生的一种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半壳含黄,双螯擘紫:描绘蟹的外壳与酱汁,色彩鲜明,展现丰盛的美食。
- 风流浑是芦花:将蟹的风采比作芦花,流畅而优雅。
- 江头秋老,谁了酒生涯:感叹秋天的到来与人生的无常,酒生涯仿佛一瞬即逝。
- 玉质金相如许,怎消受明月寒沙:对自我情感的拷问,明月映照下的冷清感。
- 橙香也,不闲左手,除是付诗家:美酒的香气缭绕,诗人自觉与诗人身份的关联。
- 草泥,行郭索: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 横戈曾怒,张翰浮夸:提及历史人物,反映对文人气概的向往。
- 笑鲈鱼虽好,风味争些:尽管鲈鱼美味,但与蟹相比却显得逊色。
- 醉嚼霜前松雪,江湖梦不枉归槎:醉酒状态下的轻松与洒脱,江湖梦的追寻。
- 停杯问,余其负腹,是腹负余耶:反思酒的意义与内心的负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蟹的美味与人生的享受进行对比。
- 对仗:如“玉质金相”与“明月寒沙”,形成音韵的和谐。
- 拟人:将蟹的美味赋予情感色彩,增加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季饮酒的描写,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同时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诗人在享乐与思考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展现了深邃的生活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蟹:象征着丰盈与享乐,代表着生活中的美好。
- 明月:暗示孤独与反思,象征着人生的冷清与无常。
- 橙香:代表着生活中的美好与愉悦,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 草泥:自然的象征,表达出对生活本质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半壳含黄”指的是什么? A. 蟹的外壳
B. 金色的酒
C. 秋天的叶子 -
“明月寒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孤独与反思
C. 期待与希望 -
“醉嚼霜前松雪”中的“松雪”象征着什么? A. 冬天的美景
B. 诗人的洒脱与自由
C. 忧伤与惆怅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同样描绘饮酒与人生哲思。
- 《江南春》(杜甫):描写春天的美景与人生感悟。
诗词对比
- 方岳的《满庭芳》与苏轼的《赤壁赋》:两者都涉及自然与人生的感悟,但前者更注重饮酒的欢愉,后者则更偏向于哲理的探讨。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典诗词常识》
- 《诗词鉴赏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