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题诗后
作者: 贾岛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白话文翻译:
这两句诗我花了三年才写成,每当吟诵时总是泪流满面。如果我的知音没有欣赏我的作品,那我就回到故乡的山中安静地度过秋天吧。
注释:
- 两句三年得: 意思是这两句诗花费了三年的时间才写出来,突显创作的艰辛。
- 一吟双泪流: 指吟诵这首诗时感情激动,流下了眼泪。
- 知音如不赏: 知音指志同道合的人,若没有人欣赏自己的诗作。
- 归卧故山秋: 表达了如果没有人赏识,宁愿回到故乡山中,过一个宁静的秋天。
典故解析:
“知音”一词源于中国古代,对应的是能理解自己情感和思想的人,常用来形容志趣相投、相互欣赏的朋友。诗中提到的“故山”则可能与贾岛的生平经历有关,他在诗歌创作上追求极致,常常感到孤独和不被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贾岛(779年-843年),字阮籍,号梦窗,晚唐诗人,以其工整的律诗和独特的风格而著称。贾岛与李白、王维等人同属盛唐诗人,作品多表现孤独、苦闷的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贾岛晚年,正值其诗歌创作生涯的低谷期,社会对诗歌的欣赏与理解程度有所下降,贾岛感受到孤独与无奈,流露出对知音的渴望。
诗歌鉴赏:
《题诗后》是贾岛在创作过程中对于自己作品的一种深刻反思,展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与情感的投入。诗的开头“两句三年得”,不仅表达了创作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艺术的敬畏和对完美的不懈追求。接下来的“一吟双泪流”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创作时的心境,那种因深情而流泪的情感流露,是无限的孤独与无奈。最后一句“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则是对未来的无奈选择,表达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和对现状的无力感。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出深邃的情感和对艺术的执着,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两句三年得”: 强调创作的艰难,表明诗人对作品的珍视。
- “一吟双泪流”: 传达诗人情感的强烈,流泪象征着深刻的情感共鸣。
- “知音如不赏”: 表达诗人对理解自己作品的渴望,反映出一种孤独。
- “归卧故山秋”: 反映诗人的无奈选择,表现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对比: 诗中通过对创作艰辛和知音缺乏的对比,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 象征: “故山秋”象征着宁静与归宿,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求。
-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对美好知音的渴望、对孤独的无奈以及对归宿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泪水: 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刻的情感与痛苦。
- 故山: 代表着归属与宁静,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 秋天: 代表着成熟和孤独,暗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贾岛的诗中提到花费了多少年创作这两句诗?
- A. 两年
- B. 三年
- C. 五年
- D. 一年
-
诗中提到“知音如不赏”,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高兴
- B. 无奈
- C. 愤怒
- D. 安慰
-
“归卧故山秋”中“故山”指的是什么?
- A. 家乡
- B. 朋友
- C. 自然
- D. 诗歌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贾岛的《题诗后》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均展现了对孤独与自然的思考,但贾岛更为直接地表达了对知音的渴望,而王维则通过描绘山水之美来隐喻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贾岛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