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一首》
时间: 2024-09-19 21:33: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越王山下千树梅,逐客年年走马来。寒玉满村风色里,不受暖霭轻烟催。故人千里复万里,折香欲寄生徘徊。孤吟独醉常夜半,山月野风骑马回。
白话文翻译:
在越王山下,成千上万的梅花树盛开着,我每年都骑马来到这里。村庄里,寒冷的玉石般的梅花在风中摇曳,不受温暖雾气和轻烟的催促。我的故人远在千里之外,我想折一枝梅花寄给他,却犹豫不决。我常常在深夜独自吟诗,独自醉酒,然后骑马在山月和野风中回家。
注释:
- 越王山: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某一历史名山。
- 逐客:指作者自己,可能因某种原因常年在外游历。
- 寒玉:比喻梅花,因其寒冷而坚硬的质感。
- 暖霭轻烟:指温暖的雾气和轻烟,这里用来形容春天的气息。
- 折香:折取梅花,因为梅花香气扑鼻。
- 生徘徊:犹豫不决,不知如何是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康与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游历越王山时所作,表达了对远方故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春天梅花盛开时,作者游历越王山,触景生情,思念远方的故人,同时享受孤独吟诗的乐趣。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越王山下的梅花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年年骑马来到这里的情景。诗中“寒玉满村风色里”一句,用“寒玉”比喻梅花,形象生动,展现了梅花的坚韧和美丽。而“不受暖霭轻烟催”则表达了梅花不随季节变迁而凋谢的特性,象征着作者坚韧不拔的性格。后两句“故人千里复万里,折香欲寄生徘徊”,抒发了作者对远方故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在寄梅时的犹豫和无奈。结尾的“孤吟独醉常夜半,山月野风骑马回”则展现了作者孤独吟诗、独自醉酒的生活状态,以及在山月和野风中骑马回家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越王山下千树梅”:开篇点明地点和景象,越王山下的梅花盛开,形成壮观的景象。
- “逐客年年走马来”:作者每年都骑马来到这里,表达了对这片梅花的喜爱和常来的习惯。
- “寒玉满村风色里”:用“寒玉”比喻梅花,形象地描绘了梅花在风中的美丽。
- “不受暖霭轻烟催”:梅花不随春天的温暖雾气和轻烟而凋谢,象征着坚韧不拔。
- “故人千里复万里”:表达了对远方故人的思念,距离遥远。
- “折香欲寄生徘徊”:想折梅寄给故人,但又犹豫不决,表达了内心的矛盾。
- “孤吟独醉常夜半”:描述了作者深夜独自吟诗、独自醉酒的生活状态。
- “山月野风骑马回”:在山月和野风中骑马回家,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寒玉”比喻梅花,形象生动。
- 拟人:“不受暖霭轻烟催”赋予梅花以人的特性,表达其坚韧。
- 对仗:“故人千里复万里”中的“千里”与“万里”形成对仗,强调距离的遥远。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越王山下梅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远方故人的思念,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孤独吟诗、独自醉酒的生活状态,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情感。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坚韧和美丽,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 越王山:地点意象,增加了诗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 山月野风:自然意象,营造出超然物外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寒玉”比喻的是什么? A. 梅花 B. 玉石 C. 冰雪 D. 宝石
-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春天的喜爱 B. 对故人的思念 C. 对孤独的享受 D. 对自然的敬畏
-
诗中“不受暖霭轻烟催”表达了梅花的什么特性? A. 易凋谢 B. 坚韧不拔 C. 香气扑鼻 D. 美丽动人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同样以梅花为题材,表达了对梅花的赞美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 陆游《卜算子·咏梅》:通过咏梅表达了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诗词对比:
- 康与之的《越王山下千树梅》与王安石的《梅花》都以梅花为题材,但康与之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而王安石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梅花高洁品质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康与之的这首诗,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词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