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重九遇雨》
时间: 2025-01-14 08:49:0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 重九遇雨 康与之 〔宋代〕
重阳日,阴雨四效垂。戏马台前泥拍肚,龙山会上水平挤。直浸到东篱。茱萸胖,菊蕊湿滋滋。落帽孟嘉寻篛笠,休官陶令觅蓑衣。都道不如归。
白话文翻译:
重阳节这天,四周阴雨连绵。戏马台前的泥土都湿得像拍打着肚子,龙山上的聚会也因为雨水而变得拥挤。雨水甚至直浸到了东篱之下。茱萸变得沉重,菊花的花蕊也湿漉漉的。孟嘉因为帽子被风吹落而寻找篛笠,陶渊明则因为休官而寻找蓑衣。大家都说,不如回家吧。
注释:
字词注释:
- 重阳日:农历九月初九,传统的重阳节。
- 阴雨四效垂:四周都是阴雨连绵。
- 戏马台:古代的一个地名,这里指一个地方。
- 龙山会:古代的一个聚会地点。
- 东篱:东边的篱笆,指家园。
- 茱萸胖:茱萸果实因为雨水而显得沉重。
- 菊蕊湿滋滋:菊花的花蕊因为雨水而湿漉漉的。
- 落帽孟嘉:孟嘉是一个人名,这里指他的帽子被风吹落。
- 篛笠:用篛草编的帽子。
- 休官陶令:陶渊明,古代著名诗人,曾任官后辞官归隐。
- 蓑衣:用草编的雨衣。
- 都道不如归:大家都说不如回家。
典故解析:
- 落帽孟嘉:孟嘉是东晋时期的名士,据说他在一次宴会上帽子被风吹落,但他依然从容不迫,这个故事常用来形容人的风度。
- 休官陶令: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诗人,他因为不满官场的腐败而辞官归隐,这个故事常用来形容高洁的品格和对官场的厌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康与之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他的诗词中可以看出他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感悟。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遇雨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重阳节这天,诗人遇到了连绵的阴雨,通过对雨中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重阳节遇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阴雨四效垂”、“戏马台前泥拍肚”等句,生动地描绘了雨中的景象,而“茱萸胖,菊蕊湿滋滋”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自然景物以生命。最后两句“落帽孟嘉寻篛笠,休官陶令觅蓑衣。都道不如归”,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重阳日,阴雨四效垂”:开篇点明时间和天气,重阳节这天,四周都是阴雨连绵。
- “戏马台前泥拍肚,龙山会上水平挤”:通过具体的地点和景象,进一步描绘了雨中的情景,泥土湿得像拍打着肚子,聚会也因为雨水而变得拥挤。
- “直浸到东篱”:雨水甚至直浸到了东篱之下,强调了雨势之大。
- “茱萸胖,菊蕊湿滋滋”: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茱萸和菊花的景象,茱萸变得沉重,菊花的花蕊也湿漉漉的。
- “落帽孟嘉寻篛笠,休官陶令觅蓑衣”: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 “都道不如归”:最后一句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大家都说不如回家。
修辞手法:
- 拟人化:如“茱萸胖,菊蕊湿滋滋”,赋予了自然景物以生命。
- 对仗:如“戏马台前泥拍肚,龙山会上水平挤”,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遇雨的描写,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阴雨:象征着压抑和不如意。
- 茱萸:象征着重阳节的习俗和节日的气氛。
- 菊花:象征着高洁和坚韧。
- 落帽孟嘉:象征着风度和从容。
- 休官陶令: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和对官场的厌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戏马台”和“龙山会”分别是什么? A. 地名和聚会地点 B. 人名和节日 C. 植物和动物 答案:A
-
诗中“茱萸胖,菊蕊湿滋滋”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化 C. 对仗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落帽孟嘉”和“休官陶令”分别指的是谁? A. 孟嘉和陶渊明 B. 孟子和陶渊明 C. 孟嘉和陶渊明 答案:A
-
诗的最后一句“都道不如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官场的向往 B. 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C. 对节日的喜爱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是描写重阳节的诗,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 杜甫的《登高》:描写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与康与之的《望江南 重九遇雨》:两首诗都描写了重阳节的情景,但王维的诗更多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而康与之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康与之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