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门诗三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1 15:09:06

无心事铅黛,采采菊金黄。

徘徊欲寄远,云梦连潇湘。

岂不怀君子,念念不敢忘。

西邻击神鼓,东邻闹笙簧。

三嗅篱边英,泪落秋风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无心事铅黛,采采菊金黄。
徘徊欲寄远,云梦连潇湘。
岂不怀君子,念念不敢忘。
西邻击神鼓,东邻闹笙簧。
三嗅篱边英,泪落秋风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的内心世界。她没有心事,手中描绘着铅黛,心中却充满了对菊花金黄的欣赏。她徘徊不定,想要寄托远方的思念,仿佛云梦和潇湘的美景相连。她岂能不怀念心上人,时时刻刻都在心里萦绕,难以忘怀。邻居的神鼓声和笙簧声在耳边回响,三嗅篱边的花香,泪水不禁滑落,随着秋风的吹拂,带来了伤感。

注释:

  • 铅黛:古代女子用来描眉的颜料,象征着妆饰与心情。
  • 菊金黄:菊花的颜色,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坚韧。
  • 云梦潇湘:指代美丽的地方,常用于表达对远方的怀念与向往。
  • 怀君子:怀念心上人。
  • 神鼓笙簧:乐器的声音,象征着邻里间的热闹与生活的多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字子固,号惭愧,宋代诗人,他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笔触著称于世。郑刚中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风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郑刚中生活的宋朝时期,社会安定,文化繁荣。诗人在生活中经历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心上人的思念,反映了当时女性的内心情感与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闺门诗三首》之二,展现了一位闺中女子的细腻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开篇的“无心事铅黛,采采菊金黄”中,铅黛是女子妆饰的工具,象征着她的美丽与内心的宁静。接着,诗人通过“徘徊欲寄远”传达了她的思念之情,表明她在对心上人的思念中徘徊不定。云梦和潇湘都是美丽的地方,给人一种遥远而浪漫的感觉,这反映了她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渴望。

在接下来的“岂不怀君子,念念不敢忘”中,情感愈发真挚,表达了她对心上人的深切怀念,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忧伤。邻居的乐声映衬了她内心的孤独,“西邻击神鼓,东邻闹笙簧”,周围的热闹与她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她内心的空虚与思念。

最后的“泪落秋风香”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秋天的花香让她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但泪水却流露出她的忧伤与思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心生共鸣。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女性内心的丰富情感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无心事铅黛:表明女子心境宁静,没什么心事;铅黛象征着她的妆容。
  2. 采采菊金黄:她在欣赏金黄的菊花,象征着生命的美好。
  3. 徘徊欲寄远:她心中徘徊,不知如何寄托思念。
  4. 云梦连潇湘:寄托思念的美丽地方,象征着对远方的向往。
  5. 岂不怀君子:她怎能不思念心上人?
  6. 念念不敢忘:思想绵绵不绝,难以忘怀。
  7. 西邻击神鼓:邻居的神鼓声,营造出热闹的气氛。
  8. 东邻闹笙簧:另一边的笙簧声,进一步渲染周围的喧闹。
  9. 三嗅篱边英:她闻到篱边花香,暗示生活的美好。
  10. 泪落秋风香:泪水伴随秋风,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感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铅黛”与心情相联系,突显内心情感。
  • 对仗:如“西邻击神鼓,东邻闹笙簧”,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菊花、秋风、花香等意象交织,传达复杂情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闺中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她内心的孤独与渴望,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感伤。

意象分析:

  • 铅黛:象征女性的妆容与内心情感。
  • 菊花:象征生命的美好与坚韧。
  • 云梦、潇湘:象征遥远的美好与思念。
  • 神鼓、笙簧:象征生活的热闹与丰富。
  • 秋风:象征时光的流逝与思念的愁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铅黛”指的是什么?

    • A. 书法工具
    • B. 妆饰工具
    • C. 画笔
  2. “云梦连潇湘”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生活的无奈
    • B. 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C. 对朋友的思念
  3. “泪落秋风香”中“泪”的象征是什么?

    • A. 快乐
    • B. 忧伤
    •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对比郑刚中的作品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达了女性的思念与孤独,但郑的诗更专注于自然意象的描绘,而李的则更多地融入个人情感的直接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