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五更霜寒拥被不寐
酒凭孤枕聊成寐,
寒入霜钟更觉清。
户外只知居士睡,
那知寂默念平生。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清晨,我抱着被子却无法入睡。
酒醉之时,孤独的枕头让我稍微打了个盹,
寒气透过窗户,听着霜钟更显得清冷。
户外的人们只知道居士在沉睡,
可谁又能理解我此刻的寂静和对往事的思索呢?
注释:
- 五更:指黎明前的时辰,通常是凌晨三点到五点之间。
- 霜寒:指霜降带来的寒冷天气。
- 拥被:抱着被子,表示寒冷的环境下想要取暖。
- 酒凭孤枕:在孤独的枕头上,借酒助眠,表示一种无奈的状态。
- 霜钟:这里指代打更的钟,传达一种时间的流逝和清冷感。
- 居士:指隐士、士人,居住在世外的人。
- 平生:一生,往日的经历与感悟。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居士”一词在中国文学中常用于指代那些脱离官场、过着隐居生活的人,诗人通过这种身份对比,表达了对孤独和内心反思的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生活在宋代,是一位著名的诗人。郑刚中的作品多以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而又具有深邃的哲理。他的诗作受到了当时社会动荡和个人内心矛盾的影响,常常体现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因酒后独自思考而无法入眠。诗中流露出对孤独的感慨和对过往人生的沉思,展现出深刻的内心世界。
诗歌鉴赏:
《五更霜寒拥被不寐》是一首富有情感的诗,诗人通过描写清晨的寒冷、孤独与思索,深刻地反映了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往事的回忆。开篇便以“酒凭孤枕聊成寐”引入,酒的作用在于麻醉自己,逃避现实,而“孤枕”则暗示了孤独和无奈。随后,诗人感受到“寒入霜钟更觉清”,在寒冷的夜里,时间仿佛被冻结,霜钟的声音也显得格外清晰,传达出一种孤寂的感受。
接下来的两句则将视角拉向外界,诗人在思考“户外只知居士睡”,暗示世人对他状态的无知,强调了内心的孤独与对平生的反思。诗尾的“那知寂默念平生”更是点明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诗人虽然身处喧嚣,却在内心默默思索,流露出对人生的无奈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结合了时空和情感的交错,展现了一个人在孤独中对生活的沉思与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酒凭孤枕聊成寐:酒醉后,独自一人靠在孤独的枕头上,似乎稍微闭上了眼睛。
- 寒入霜钟更觉清:寒气透入,伴随着打更的钟声,感觉更加清冷。
- 户外只知居士睡:外界的人们只知道隐士在沉睡,不理解他的内心。
- 那知寂默念平生:谁能知道我此刻在寂静中对往事的回忆与思索。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酒”暗喻逃避现实的方式。
- 对仗:如“酒凭孤枕”与“寒入霜钟”形成对比,增强诗的节奏感。
- 拟人:将寒冷与打更的钟声赋予情感,使氛围更加鲜明。
主题思想:
该诗的主题围绕孤独、思考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反思和情感的孤寂。通过对外界的描写和内心的独白,展示了诗人在复杂情感中的挣扎与期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象征逃避与麻醉。
- 孤枕:象征孤独与寂寞。
- 霜寒:象征冷清与凄凉。
- 霜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这些意象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整体景象,深刻表达了人对孤独和生命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酒凭孤枕聊成寐”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生气
D. 恐惧 -
“寒入霜钟更觉清”中的“清”指的是什么? A. 温暖
B. 明亮
C. 冷清
D. 热闹 -
诗人对外界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理解
C. 忍耐
D. 不理解
答案:
- B
- C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现孤独与对生活的思考。
- 杜甫《静夜思》:借助夜晚的静谧表达思乡与人生感悟。
诗词对比:
李白的《月下独酌》与郑刚中的《五更霜寒拥被不寐》,两者都表达了孤独的主题,但李白更多地探讨了与月亮的对话和自我解脱,而郑刚中则更加强调内心的深思和对往事的追忆,展现出不同的情感深度与哲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