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时间: 2025-01-06 13:41:00

徙倚虚檐,柳阴疏处看飞鸟。

水平池沼。

云影闲相照。

点翰舒笺,字密蝇头小。

还揉了。

路长山杳。

寄得愁多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作者: 袁去华 〔宋代〕
徙倚虚檐,柳阴疏处看飞鸟。
水平池沼,云影闲相照。
点翰舒笺,字密蝇头小。
还揉了,路长山杳。
寄得愁多少。

白话文翻译:

我倚靠在空荡荡的檐下,看到柳树阴影疏疏的地方飞过几只鸟。
平静的池塘,云影在水面上悠然映照。
我轻轻写下文字,字迹如蝇头般细小。
又将它揉捏,路途遥远,山色朦胧。
寄出去的信,寄去了多少愁苦呢?

注释:

  • 徙倚:指移动着身体倚靠。
  • 虚檐:指空荡荡的屋檐,给人一种孤独感。
  • 柳阴:柳树的阴影,有时象征柔情和忧愁。
  • 水平池沼:形容水面平静的池塘。
  • 云影:云朵的影子,表现自然的宁静。
  • 点翰:写字的意思。
  • 蝇头小:形容字迹细小,传达一种精致之感。
  • 揉了:揉捏,表达对文字的不满或情绪的纠结。
  • 路长山杳:路途遥远,山色迷茫,暗示思念的无尽。
  • 寄得愁多少:寄出信件,心中愁苦难以尽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去华,宋代诗人,生活于南宋时期,创作风格多样,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意象著称。他的诗作多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融合。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午后,作者在屋檐下静静观察自然,感受孤独与思念的交织,表现了他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内心深处的愁苦。

诗歌鉴赏:

《点绛唇》是一首充满生动意象与情感的词作,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细腻地描绘了自然与内心的关系。开头的“徙倚虚檐,柳阴疏处看飞鸟”,通过孤独的倚靠与飞鸟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略显凄凉的氛围,传递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接下来的“水平池沼,云影闲相照”,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宁静的美感,云影的悠然反射在水面上,仿佛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照,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他对悠闲时光的珍惜。

“点翰舒笺,字密蝇头小”,在写作时的细致入微,表达了对文字的追求与对情感的倾诉,字迹虽小,却承载着厚重的情感。而“还揉了,路长山杳”则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愁苦,尽管努力书写,心中的思念与愁苦仍然难以言表。

最后一句“寄得愁多少”更是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和无尽愁苦,整首词通过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展现出一种细腻的情感流露,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徙倚虚檐,柳阴疏处看飞鸟”:诗人倚靠在空荡荡的檐下,目光投向柳树阴影处,看见飞鸟自由飞翔,渗透出一种孤独的思绪。
    • “水平池沼,云影闲相照”:水面如镜,云朵的影子在水中悠然映现,传达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点翰舒笺,字密蝇头小”:诗人写下密密麻麻的字,字如蝇头,传递出对文字的专注和情感的细腻。
    • “还揉了,路长山杳”:虽然写下了文字,但又将其揉捏,表达了对远方的无奈与愁苦。
    • “寄得愁多少”:最终寄出信件,心中却充满了难以言述的愁苦。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字密蝇头小”,形象地描绘了字迹的细小。
    • 拟人:云影在水中“闲相照”,赋予了自然以生动的特性。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内心的孤独情感结合,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与愁苦,展现了诗人敏感而细腻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 柳阴:象征柔情与思念,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 水平池沼:表现内心的平静与宁静,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 飞鸟:象征自由与希望,形成与诗人内心孤独的对比。
  • 云影:象征变化无常的情感,代表诗人内心的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徙倚虚檐”中的“徙”是什么意思?

    • A. 移动
    • B. 静止
    • C. 依靠
    • D. 观察
  2.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来表达孤独感?

    • A. 柳阴
    • B. 飞鸟
    • C. 水平池沼
    • D. 云影
  3. “字密蝇头小”中的“密”指的是什么?

    • A. 字体大
    • B. 字迹多
    • C. 书写慢
    • D. 内容丰富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但更倾向于女性的柔情与细腻,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袁去华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