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鲁直先王赐帖赞》

时间: 2025-01-01 11:08:22

赐帖不知其几,而今犹其一。

四印之错出,百年之湮郁,神呵鬼护,见此遗物。

呜呼,经固先德之所寓,而匪止于绝世之名笔。

既轶而犹此绣质,子孙守之谨勿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赐帖不知其几,而今犹其一。
四印之错出,百年之湮郁,
神呵鬼护,见此遗物。
呜呼,经固先德之所寓,
而匪止于绝世之名笔。
既轶而犹此绣质,
子孙守之谨勿失。

白话文翻译:

这封赐帖不知有多少年了,但如今仍然存留着一件。
四个印章交错在一起,经过百年的沉淀,
神灵护佑,才能见到这件遗物。
唉,这封信确实是先王德行所寄托的,
而不仅仅是绝世名笔的存在。
虽然珍贵而稀有,但它的华美质地,
子孙后代要好好守护,切勿遗失。

注释:

  • 赐帖:指的是皇帝或高位者赐予的书信,通常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 四印:指印章,表示这封信的重要性和权威性。
  • 湮郁:指在时间的流逝中逐渐沉淀。
  • 神呵鬼护:意指神灵和鬼魂的保护,强调此物的珍贵和神圣。
  • 先德:指先王的品德和风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岳珂(约1100年-约1180年),字希白,号东山,宋代文学家和书法家。其作品多赞颂历史人物,以历史题材见长,风格清新、质朴。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对先王遗物的珍惜与敬仰,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后代的寄托与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古代赐帖的珍视,体现了对历史的敬畏与传承的重视。开头以“赐帖不知其几”引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物品的珍贵,随后描绘了四个印章交错的景象,暗示着这封信的重要性。接着提到“百年之湮郁”,强调了这件遗物在历史长河中的沉淀,既有时间的厚重感,也有历史的积累感。

“神呵鬼护”则赋予了这件遗物一种神秘的保护,仿佛是神灵在守护着这段历史。而后半部分则更为深刻,指出这封信不仅仅是名笔之作,更是先王德行的寄托,体现了对历史的敬重和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旨在告诫后代人要珍惜和守护这些历史遗物,以免失去对先祖的追忆和对文化的认同,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赐帖不知其几,而今犹其一:开篇强调时间的流逝与遗物的珍贵,暗示虽然年代久远,但仍有幸存留。
  • 四印之错出,百年之湮郁:印章的交错象征着权威和历史的积淀,百年则说明其历史久远。
  • 神呵鬼护,见此遗物:神灵的呵护使得这件遗物得以保存,体现了其珍贵和神圣。
  • 呜呼,经固先德之所寓:感叹这封信承载着先王的道德和风范。
  • 而匪止于绝世之名笔:不仅仅是出色的书法,更重要的是其背后的历史意义。
  • 既轶而犹此绣质:虽稀有但仍保有其华美的质地。
  • 子孙守之谨勿失:告诫后代人要珍惜和保护这份遗物。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赐帖比作文化的载体,表达其重要性。
  • 拟人:赋予神灵保护的意象,增强了诗的神秘感。
  • 对仗:如“神呵鬼护”与“子孙守之”,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对历史遗物的珍视与敬仰,呼吁后代人承载与传承文化,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 赐帖:象征着权威与历史,代表着古代文化的传承。
  • 四印:象征着权力的象征,强调其重要性。
  • 神灵与鬼魂:代表着超自然的力量,暗示对历史的保护与敬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赐帖”主要指什么? A. 一封书信
    B. 一件衣服
    C. 一幅画

  2. 诗中“神呵鬼护”表达了什么含义? A. 保护与珍惜
    B. 忽视与遗忘
    C. 争斗与冲突

  3. 诗人希望后代人如何对待这封信? A. 随意处理
    B. 珍惜与保护
    C. 不予理会

答案:1.A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同样表达了对自然和历史的感慨,但更侧重于景物描写与个人情感。
  • 《静夜思》:关注个人的思乡情绪,与《黄鲁直先王赐帖赞》的历史传承有不同的侧重。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岳珂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