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入仙裙粟玉肌,舞馀全不耐风吹。
从教旅拒春无力,细看腰支袅袅时。
白话文翻译:
寒意渗入了仙女的裙裳,洁白的花瓣如同玉般光滑,舞动后的花朵全然经不起风的吹拂。即使旅人拒绝春天的温暖,仔细一看,花朵依然在微微摇曳,姿态婀娜。
注释:
- 寒入:寒气渗入,指天气寒冷的影响。
- 仙裙:指仙女的裙子,形容花的娇嫩与美丽。
- 粟玉肌:形容花瓣白皙如玉,像小米一样光滑。
- 舞馀:舞动之后,形容花朵在风中的状态。
- 从教:即使,纵使。
- 旅拒春无力:旅人无法抵挡春天的温暖。
- 腰支:花茎,指花的细长部分。
- 袅袅时:轻柔摇动的样子。
典故解析:
- 仙裙:古代文人常用仙女作为美的象征,仙女的裙子象征着轻盈与典雅。
- 春无力:春天象征着生命与希望,诗中提到旅人拒绝春天的温暖,暗示一种无奈与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汝弼,号梅溪,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书法家,与陆游、杨万里并称“南宋三大家”。他以诗词见长,特别是描写自然风景和花卉的作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变迁的时代。诗人通过描写牡丹,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对生命脆弱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白花牡丹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温柔和生命的脆弱。诗中运用“寒入仙裙”这一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寒冷天气对花朵的影响,突出了花的娇嫩和对自然环境的敏感。同时,诗人在描写花朵的姿态时,使用了“舞馀全不耐风吹”,生动地表现出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情景,传达了一种令人心生怜惜的情感。
后两句则从更深的层面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教旅拒春无力”表达了一种对春天的无奈和无力感,暗示着人们面对自然力量时的渺小与脆弱。而“细看腰支袅袅时”则传达出尽管面临困境,生命依然在坚持、在摇曳,给人以希望与美的感受。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既有悲伤的情绪,也蕴含着对生命的热爱,彰显了诗人的深厚情感和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入仙裙粟玉肌:
- 诗人在这里通过“寒入”来描写天气的寒冷,表现了牡丹花的娇嫩,犹如穿着仙女裙子的美丽形象。
-
舞馀全不耐风吹:
- 描绘了花瓣在风中摇动的情景,表达花朵在风中经不起折磨的脆弱。
-
从教旅拒春无力:
- 表达了一种无奈,即使旅人拒绝春天的温暖,但依然无法改变现实。
-
细看腰支袅袅时:
- 通过细致的观察,展现了花朵在风中的优雅姿态,传达出一种生命的坚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比作仙女,形象地表现了花的美丽与脆弱。
- 拟人:赋予花朵以人的情感,表现出对自然的感慨。
- 对仗:通过“寒入”和“舞馀”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白花牡丹的娇嫩,反映了生命的脆弱与人们对美的珍惜。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对生命的思考,传达出对春天的渴望与无奈,同时也蕴含着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感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象征着严酷的环境,通常与孤独和脆弱联系在一起。
- 仙裙:象征着美丽与优雅,常用于表现女性的柔美。
- 春:象征着生命、希望与温暖,暗示着生长与繁荣。
- 袅袅:形容柔美的姿态,传达出一种温柔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哪种花?
- A. 玫瑰
- B. 牡丹
- C. 梅花
- D. 菊花
-
诗中提到的“仙裙”象征着什么?
- A. 冷漠
- B. 美丽
- C. 力量
- D. 生命
-
诗中的“从教旅拒春无力”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春天的渴望
- B. 对生命的绝望
- C. 对自然的尊重
- D. 对美的欣赏
答案:
- B. 牡丹
- B. 美丽
- A. 对春天的渴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诗词对比:
- 范成大《题徐熙风牡丹二首 其一》:同样描写牡丹,重点在于花的色彩与气氛的渲染。
- 李白《月下独酌》:虽主题不同,但同样体现了对自然美的感悟与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