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触》

时间: 2025-01-17 08:40:03

蛮触纷拿室未虚,心知惩忿欠工夫。

腹须空洞方容物,事过清凉已丧吾。

万仞我山高不极,一团心火蔓难图。

从今立示寒灰观,笑看苍黄走郑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蛮触纷拿室未虚,心知惩忿欠工夫。腹须空洞方容物,事过清凉已丧吾。万仞我山高不极,一团心火蔓难图。从今立示寒灰观,笑看苍黄走郑巫。

白话文翻译:

蛮族的侵扰不断,房间里显得空荡荡的,我心里清楚,发怒并不能解决问题。肚子里一片空洞,才能容纳更多的东西,事情已经过去,心里凉快了,却失去了自我。即使我的山峰高耸入云,也无法达到极致,心中的火焰蔓延,却难以图谋。从今往后,我要立志于寒灰之境,冷眼看待世事的苍黄,任郑巫的传说飘散而去。

注释:

  • 蛮触:指蛮族的侵扰或骚扰。
  • 惩忿:指惩罚愤怒,发泄不满。
  • 空洞:形容内心空虚、无物。
  • 万仞:形容极高的山。
  • 寒灰观:比喻冷静、淡定的状态。
  • 苍黄:指世事的变化无常。
  • 郑巫:古代的一种巫术,常与迷信和杂乱无章的事务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景仁,号梅溪,江苏常州人,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蛮触》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外族入侵的动乱年代,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时局的无奈与心境的转变。

诗歌鉴赏:

本诗以蛮族的侵扰为引子,深入探讨了内心的冲突与安宁。首句“蛮触纷拿室未虚”直接描绘了外在的骚扰与威胁,紧接着“心知惩忿欠工夫”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自省与理智。诗人在经历外界的冲击后,意识到怒火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内心更加空虚。随之而来的“万仞我山高不极”,体现了诗人对高远理想的追求,但同时也承认这种追求的艰难与不易。

“从今立示寒灰观”则是诗人自我调适的一种方式,选择以一种淡然的态度面对外界的变化,最终实现内心的平和。这种通过冷静观察世界来获得内心安宁的思想,恰恰是诗人对人生与自然关系的深刻领悟。整首诗在情感上由外在的动荡转向内心的反思,呈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与情感的交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蛮触纷拿室未虚:外敌的骚扰使得内心烦乱,房间却显得空荡荡。
  • 心知惩忿欠工夫:内心明白,发怒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是无用之功。
  • 腹须空洞方容物:内心的空洞反而可以容纳更多的思想与情绪。
  • 事过清凉已丧吾:事情已过去,内心逐渐凉快,却也失去了往日的自我。
  • 万仞我山高不极:即便我的理想高不可攀,仍然难以达到极致。
  • 一团心火蔓难图:内心的火焰难以控制,难以实现理想。
  • 从今立示寒灰观:决定从今以后以冷静的态度面对事物。
  • 笑看苍黄走郑巫:以轻松的心态看待世事的变迁与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寒灰观”比喻冷静的态度,暗示内心的宁静。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较强的对仗工整,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
  • 象征:万仞高山象征理想与追求,寒灰观象征理智与淡定。

主题思想:

诗中通过描绘外在的骚扰与内心的反思,展现出在动荡时代中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与理智。诗人强调冷静观察、理性应对的重要性,传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蛮触:外敌侵扰的象征,代表社会动荡。
  • 寒灰:象征内心的冷静与淡定。
  • 万仞高山:象征追求理想与人生的高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蛮触纷拿室未虚”中“蛮”指代什么?

    • A. 外族
    • B. 内心
    • C. 朋友
    • D. 自然
    • 答案:A
  2. 本诗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 A. 愤怒
    • B. 理智与内心平和
    • C. 追求财富
    • D. 对外敌的恐惧
    • 答案:B
  3. “从今立示寒灰观”中的“寒灰观”意指?

    • A. 发怒
    • B. 冷静观察
    • C. 忘却烦恼
    • D. 追求理想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范成大《蛮触》 vs 陶渊明《归园田居》
    • 二者均表现对自然的向往与内心的追求,但《蛮触》更关注外部困扰对内心的影响,而《归园田居》则强调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宁静的内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