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曲 其二》

时间: 2025-01-08 01:59:31

穷冬生朔雪,寒色满交河。

绝塞人烟少,荒城戍角多。

关山同汉月,部落半羌歌。

欲破匈奴胆,君王莫许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穷冬生朔雪,寒色满交河。
绝塞人烟少,荒城戍角多。
关山同汉月,部落半羌歌。
欲破匈奴胆,君王莫许和。

白话文翻译:

寒冬时节,初雪降临,交河两岸满是寒冷的色彩。边塞地区人烟稀少,荒凉的城墙上防守的哨角显得格外多。关山之上,与汉朝的明月同辉,部落中传来半是羌族的歌声。想要破敌匈奴的胆量,君王可不要轻易答应和谈。

注释:

  • 穷冬: 严寒的冬天。
  • 朔雪: 初雪,指冬季初期的雪。
  • 寒色: 指寒冷的颜色,形容天气寒冷。
  • 绝塞: 边陲地区,指遥远偏僻的地方。
  • 人烟少: 人口稀少,几乎没有人烟。
  • 荒城: 荒废的城池,形容战争带来的破败。
  • 戍角: 守卫的号角,指哨兵在边塞守卫时吹响的号角。
  • 关山: 指险峻的山关,象征国防。
  • 汉月: 汉朝的明月,暗示与汉朝的关系。
  • 羌歌: 羌族的歌曲,体现了边塞的民族文化。
  • 匈奴: 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常与汉朝对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熥,明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他的作品多反映边塞生活,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战争的思考。

创作背景:

《出塞曲 其二》是徐熥在边塞生活的启发下创作的,反映了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对汉朝的威胁,以及对国家和民族安全的关注。诗中表达了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歌鉴赏:

徐熥的《出塞曲 其二》以冷峻的冬季景象开篇,带给读者一种孤寂、凄凉的边塞氛围。诗中通过描绘寒冷的冬天和荒凉的城池,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艰苦与险恶。诗人在“绝塞人烟少”的描写中,传达出边疆人们的孤独与无助,同时也暗示了国家的安全问题。

接着,诗人提到“关山同汉月”,用明月象征着国家的团结和希望,尽管身处边塞,但仍与汉朝的大好河山相连。而“部落半羌歌”的描绘则展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体现了边疆民族的生存状态。

最后,诗人以“欲破匈奴胆,君王莫许和”收尾,表达了对国家强盛与安宁的期望,强调了决不能轻易妥协的立场。这一结尾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更发出了对国家统治者的警示,传达出强烈的民族精神。

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都表现出一种悲壮而坚定的气息,体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穷冬生朔雪: 诗人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天,初雪的降临,营造了边塞的严酷气候。
  2. 寒色满交河: 交河两岸被寒冷的色彩覆盖,进一步强化了边塞的孤寂与冷清。
  3. 绝塞人烟少: 描述边塞地区人迹罕至,显示出荒凉与孤独。
  4. 荒城戍角多: 荒废的城池中,守卫的哨角数不胜数,暗示了防御的必要性和战争的威胁。
  5. 关山同汉月: 关山与汉月相映,象征着边疆与中央的联系与守护。
  6. 部落半羌歌: 部落中传来的羌歌,反映了多民族的文化交融。
  7. 欲破匈奴胆: 表达了对抗匈奴的决心与勇气。
  8. 君王莫许和: 诗人以此警告统治者,不应轻易妥协,强调了战争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运用了对仗工整的手法,如“穷冬生朔雪”与“寒色满交河”。
  • 意象: 用“关山”、“汉月”营造出一种英雄主义的情怀,传达出对故国的思念与忠诚。
  • 警示: 通过最后一句表现出对国家领导者的警示与期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寒冷与荒凉,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关切与对匈奴入侵的警惕,展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呼唤国家统一与强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着寒冷、孤独,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
  • 关山: 代表着边疆的险峻与国家的防线。
  • : 象征团圆与希望,暗示着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 羌歌: 传达了边塞民族的文化,体现多元化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出塞曲 其二》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徐熥
    • C. 杜甫
  2. 诗中“绝塞人烟少”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热闹
    • B. 孤独
    • C. 快乐
  3. 诗的最后一句“君王莫许和”是对谁的警示?

    • A. 匈奴
    • B. 中央统治者
    • C. 民众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崔颢《黄鹤楼》
  • 高适《别董大》

诗词对比:

《出塞曲 其二》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绘了边塞的景象,但徐熥更加强调了边塞的荒凉与战争的威胁,而王之涣则侧重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有显著差异,前者显得更加沉重与悲壮,后者则充满了豪情与壮志。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徐熥研究》
  • 《中国古代边塞诗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