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少小去防边,十年犹未旋。
心旌悬汉月,身世老胡天。
骁勇胸中甲,奇谋圯上篇。
功多天子录,他日尽凌烟。
白话文翻译:
从小就去边防,十年仍未归来。
心中对汉国的明月牵挂,身世却老在异乡的胡天。
胸中有骁勇的铠甲,奇谋则在书卷上流传。
功劳多被天子所记载,未来的日子定然能飞黄腾达。
注释:
字词注释:
- 少小:年少,年轻时。
- 防边:指边防驻守,边境防守。
- 旋:返回,回归。
- 心旌:心中的旗帜,形容心中情感的激荡。
- 汉月:汉朝的明月,象征故国。
- 胡天:指胡人居住的地方,象征异乡。
- 骁勇:勇猛,勇敢。
- 奇谋:非常的计谋。
- 圯:倒塌,常用来形容不幸的结局。
- 凌烟:飞扬的烟,形容功名显赫。
典故解析:
- 汉月:指汉朝的明月,体现了对故国的思念。
- 凌烟:古代科举考中之后会被刻在石碑上,代表功名的荣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江源,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描写边塞生活,表现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江源长期驻守边疆的经历中,反映出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国家的忠诚。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强烈的思乡情感和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故国的热爱与对自身命运的思考。首句“少小去防边”开篇即点明了诗人长年驻守边疆的身份,给人以沉重的时间感。诗中“心旌悬汉月,身世老胡天”表现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思念,内心的情感随着明月的升起而波动,但现实却是身世在异乡的孤独。接下来的“骁勇胸中甲,奇谋圯上篇”展示了诗人对自己能力和智慧的自信,尽管身处边疆,他依然怀揣着英雄的梦想和抱负,渴望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最后两句“功多天子录,他日尽凌烟”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得到朝廷的重用与认可,自己的功名能被铭记。这种情感贯穿全诗,透出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自身命运的思索,使整首诗在表现个人情感的同时,也折射出对更大历史背景的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少小去防边:年轻时离开家乡去边防。
- 十年犹未旋:十年过去了,依然未能归来。
- 心旌悬汉月:心中思念着故国的明月。
- 身世老胡天:身世却在异乡的胡人之地,感到苍老。
- 骁勇胸中甲:胸中藏有骁勇的铠甲,象征勇气与力量。
- 奇谋圯上篇:有奇特的谋略,流传在书卷之上。
- 功多天子录:所做的功劳多被天子记载。
- 他日尽凌烟:未来的日子必将飞黄腾达。
修辞手法:
- 比喻:心旌比作旗帜,象征情感的激荡。
- 对仗:如“心旌悬汉月,身世老胡天”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排比手法增强情感的表达,如“骁勇胸中甲,奇谋圯上篇”。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边疆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希望,体现了个人与国家、历史之间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汉月:象征故乡和思念。
- 胡天:象征异乡和孤独。
- 骁勇:象征力量与勇气。
- 凌烟:象征功名与荣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长年驻守的地方是什么?
- A. 宫廷
- B. 边防
- C. 故乡
- D. 学校
-
“心旌悬汉月”中的“心旌”指的是什么?
- A. 心情
- B. 旗帜
- C. 月亮
- D. 战斗
-
诗中提到的“凌烟”象征着什么?
- A. 失败
- B. 荣耀
- C. 痛苦
- D. 忘却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高适《燕歌行》
- 王昌龄《出塞》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写了壮丽的边塞景象,但更强调壮阔的自然景色与人情的交融。
- 高适《燕歌行》:侧重于边疆士兵的生活与情感,展现了对国家的忠诚与个人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精华》
- 《边塞诗选》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出塞曲八首 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