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杂咏用上平声韵 其十二》

时间: 2025-01-08 02:26:46

塞上山高截片云,常看晴雨半峰分。

三千色目熊罴士,十二天闲骥騄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塞上山高截片云,常看晴雨半峰分。三千色目熊罴士,十二天闲骥騄群。

白话文翻译:

在边塞的高山上,天边的云彩被截成片状,常常能见到晴雨交替的变幻,半个山峰被分隔开来。这里有三千种不同的士兵,像熊和罴般勇猛;而那十二匹骏马,悠闲地在天际奔跑。

注释:

  • 塞上:边境地区,通常指北方的边塞。
  • 山高截片云:高峻的山峰像刀刃一样切割着云彩。
  • 晴雨:晴天和雨天,表示天气的变化。
  • 三千色目:形容士兵众多,各具不同的特点。
  • 熊罴士:指勇猛的士兵,熊和罴都是猛兽,象征力量。
  • 十二天闲骥騄群:形容骏马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奔跑,表现出一种安逸和壮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弘历,即清代的乾隆皇帝,生于1711年,卒于1799年。他不仅是统治者,还是一位博学的文人,尤其擅长诗词创作,作品融汇了古今思想,体现了其个人风格。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乾隆皇帝在边塞巡视时所作,体现了他对边境风光的赞美和对士兵勇敢的赞扬,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对边防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和士兵的勇敢形象。开头的“塞上山高截片云”,展现了高耸入云的山峰,给人一种巍峨的感觉,仿佛山与天之间的界限在此处被打破。接下来的“常看晴雨半峰分”则传达了自然景象的变化,晴雨交替,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感。这种对天候的描写不仅增强了诗的意境,也暗示了边塞生活的变化与不确定性。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三千色目熊罴士”与“十二天闲骥騄群”的对比,表现出士兵的多样性和骏马的自由。这里不仅体现了对士兵的赞美,也暗示了国家的力量。整个诗篇在描绘自然壮丽的同时,融入了对人类精神的赞美,展现了诗人的豪情与壮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塞上山高截片云”:描绘边塞的高山和云彩的景象,给人以壮丽之感。
    • “常看晴雨半峰分”:表达自然变化的多样性,带来动态的美感。
    • “三千色目熊罴士”:强调士兵的多样性与勇猛。
    • “十二天闲骥騄群”:描绘骏马的自由,象征着无拘无束的精神。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熊罴”比喻士兵的勇猛,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运用了对仗的修辞,使得诗句更加工整流畅。
  • 主题思想:整体上,诗歌表达了对边塞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士兵英勇精神的肯定,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心与热爱。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坚韧与高耸,代表边塞的险峻。
  • :变化多端,象征着自然与人生的无常。
  • 士兵:勇敢与力量的象征,代表保卫疆土的决心。
  • 骏马:自由与奔放的象征,体现了生机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熊罴士”主要指的是什么? A. 勇敢的士兵
    B. 和平的农民
    C. 旅行的商人

  2. “十二天闲骥騄群”中的“闲”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忧伤
    B. 自由与舒展
    C. 忙碌

  3. 诗中所描绘的主要是哪个地方的自然风光? A. 江南
    B. 塞上
    C. 南海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塞的景象,强调了士兵的勇敢与边疆生活的艰辛,与弘历的《出塞杂咏》相比,前者更侧重于表现士兵的悲壮情怀,而后者则更注重于自然风光与士兵的多样性。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词经典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