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出塞
作者:林大春 〔明代〕
三春已暮尚西征,
慷慨谁怜出塞情。
烽火连年惊汉戍,
乾坤千古限秦城。
风前剑佩明星落,
战后关山青草生。
贾谊迂疏空表饵,
何当投笔静边声。
白话文翻译:
三春时节已近尾声,仍在向西征战,
慷慨激昂的情怀,谁能理解我出塞的苦衷?
烽火连年,汉朝的边防始终受到惊扰,
天地间千古的界限,犹如秦朝的城墙。
风中,剑佩随风摇曳,星星也逐渐隐落,
战后,关山之中,青草重新生长。
贾谊的文章虽有深意,却无能为力,
何时我能放下笔墨,安静下来,听那边疆的声音?
注释:
- 三春: 指春天的三个阶段,诗中暗指时间的流逝。
- 出塞情: 出塞指的是远离故乡,去边疆作战的情感。
- 烽火连年: 烽火指的是古代用以传递战争信息的火光,象征着战乱不断。
- 汉戍: 指汉朝的边防,汉戍即边防军。
- 乾坤: 指天地,象征广阔的空间和历史。
- 贾谊: 西汉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其文章多有深刻的见解,诗中提到他以表面文章来表达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大春,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歌作品在当时较为流行,擅长表达边塞情怀和对战争的思考。他的作品常常带有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的交融。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边境频繁发生战争。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边疆的思考与感慨,表现出对战乱的无奈和对家国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切关注与对故乡的思念。开篇以“三春已暮尚西征”引入,暗示时间不断流逝,却仍然在征战的路上,表现出一种无奈和悲壮。诗人用“慷慨谁怜出塞情”表达了孤独的出征者内心的悲凉与不被理解的情感。接着,诗中提到的“烽火连年惊汉戍”,展现了战争对边防的持续威胁,反映了历史的沉重。
而“乾坤千古限秦城”则以历史的长河作为背景,强调了时间与记忆的交错,暗含着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担忧。接下来的意象,如“风前剑佩明星落”,进一步加深了战士的孤独感和无助感,似乎在告诉我们,战斗不仅是肉体的较量,更是心灵的煎熬。
最后两句“贾谊迂疏空表饵,何当投笔静边声”则是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深思,虽然贾谊的文字有其深刻的见解,但在战乱面前却显得无力。诗人渴望能找到一个平静的时刻,放下笔墨,静听边疆的声音,体现了对和平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春已暮尚西征: 春天已近尾声,战斗依旧在继续,暗示时光的流逝与不变的战斗。
- 慷慨谁怜出塞情: 诗人的心情激昂,但感到无人理解他出征的苦楚。
- 烽火连年惊汉戍: 战争常年不断,边防战士生活在恐惧之中。
- 乾坤千古限秦城: 历史悠久的边界如同秦朝的城墙,象征着历史的压迫感。
- 风前剑佩明星落: 战斗后的宁静,剑佩在风中摇曳,星星渐渐隐去,暗示战士的孤独。
- 战后关山青草生: 战后,关山依旧,青草生长,象征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 贾谊迂疏空表饵: 贾谊的文章虽有内涵,但在战乱中显得无用。
- 何当投笔静边声: 诗人期盼能放下笔杆,静静地听边疆的声音,渴望和平。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许多句子使用了对仗工整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 使用历史和自然景象来比喻战争的无情与生命的坚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对家国的思念和对和平的渴望,展现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交织。
意象分析:
- 烽火: 象征战争与动乱,表现出边境的危机感。
- 剑佩: 代表战士的身份与责任,暗示着战斗的孤独。
- 青草: 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暗示即使在战争之后,生活依然会继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烽火”主要象征什么? A. 和平
B. 战争
C. 自然
D. 友谊 -
“贾谊迂疏空表饵”中提到的贾谊是哪个朝代的人? A. 唐朝
B. 汉朝
C. 宋朝
D. 明朝 -
诗中“何当投笔静边声”的意思是? A. 期待战争
B. 渴望和平
C. 对抗敌人
D. 学习文化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 (王昌龄)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表达了边塞的战争与思乡之情,但更侧重于豪情壮志;而林大春的《出塞》则更显内心的孤独与思考,风格略为不同。两者都展现了战乱对人心的影响,但情感基调各有侧重。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注》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