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东坡题李亮功归来图》
时间: 2025-01-06 15:20: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今人常恨古人少,
今得见之谁谓无。
欲学渊明归作赋,
先烦摩诘画成图。
小池已筑鱼千里,
隙地仍栽芋百区。
朝市山林俱有累,
不居京洛不江湖。
白话文翻译
如今的人常常怨恨古人少有,
如今能见到古人,谁又说没有呢?
想要学习陶渊明归隐的生活,
首先要请摩诘(苏轼)画一幅图。
小池塘已经筑起,养着千里之鱼,
闲暇的地方还种植着百亩的芋头。
朝市与山林都有着种种的烦恼,
不在京城洛阳,不在江湖之间。
注释
- 渊明:指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以其隐逸生活和田园诗闻名。
- 摩诘:指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号“东坡”。
- 千里:比喻数量极多,形容池塘中的鱼。
- 百区:形容种植的芋头面积广泛。
- 朝市:指朝廷的市场,象征繁忙的世俗生活。
- 京洛:指京都与洛阳,象征繁华的城市生活。
- 江湖:象征游离于世俗生活之外的自由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与苏轼、王安石并称“宋代三大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格调高雅著称,常表现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黄庭坚晚年,诗人回望古代隐逸生活,表达了对陶渊明等人的仰慕,并希望通过画作来反映这种生活的理想状态。诗中提到的画作,实际上也暗示了他对艺术的追求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追和东坡题李亮功归来图》通过对古人隐逸生活的追忆,揭示了现代人的烦恼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求。整首诗以“今人常恨古人少”开篇,直接点明了现代人在面对历史和理想时的无奈与惆怅。诗人借助对陶渊明的追慕,展现了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愿学渊明归作赋”,不仅是对陶渊明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理想化生活的追求;而“请摩诘画成图”则是将这种追求具象化,借助艺术来实现心中的理想。接下来的“小池已筑鱼千里,隙地仍栽芋百区”,描绘出一种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诗的最后两句“朝市山林俱有累,不居京洛不江湖”则进一步强调了世俗生活的繁杂与束缚,以及诗人对逃离这种生活的向往。这种对比揭示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表达了对自然、艺术和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人常恨古人少:表达现代人对古代人少有的羡慕与惋惜。
- 今得见之谁谓无:反问,认为其实古人的精神和价值依然存在。
- 欲学渊明归作赋:表达了想要学习陶渊明那种归隐的愿望。
- 先烦摩诘画成图:希望通过苏轼的画作来实现这种理想生活。
- 小池已筑鱼千里:描绘出一种田园生活的富足。
- 隙地仍栽芋百区:展现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情景。
- 朝市山林俱有累:强调无论是城市还是自然,都有生活的烦恼。
- 不居京洛不江湖:表达了对离开繁华与喧嚣的向往。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与对比,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城市生活的繁忙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古代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揭示了现代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人:象征理想生活与高尚情操。
- 渊明:代表隐逸与自然生活。
- 摩诘:象征艺术与创造力。
- 小池:象征宁静与自然。
- 芋:象征生活的满足与自给自足。
- 朝市与山林:象征繁忙与生活的烦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渊明”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苏轼
- B. 陶渊明
- C. 王安石
-
作者希望通过谁的画作来表达理想生活?
- A. 李白
- B. 苏轼
- C. 杜甫
-
诗中“朝市”与“山林”象征的是什么?
- A. 自然的宁静
- B. 生活的繁忙与烦恼
- C. 隐逸的生活
答案:
- B. 陶渊明
- B. 苏轼
- B. 生活的繁忙与烦恼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苏轼《题西林壁》
诗词对比: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与黄庭坚的这首诗都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陶渊明更强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而黄庭坚则在对比中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理解与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黄庭坚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