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濠州挽词二首》
时间: 2025-01-14 03:59: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李濠州挽词二首
作者:黄庭坚 〔宋代〕
礼数最优徐孺子,
风流不减谢宣城。
那知此别成千古,
未信斯言隔九京。
落日松楸阴隧道,
西风箫鼓送铭旌。
善人报施今如此,
陇水长寒呜咽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以徐孺子(即徐霞客)与谢宣城(即谢灵运)为引,表达了对挚友的深切怀念。诗中提到,谁能够知道这次分别会成为千古之事?不相信这句话,似乎已经隔了九个京城。落日的余晖洒在松树和榆树的阴影中,西风中传来箫声和鼓声,送走了铭刻在心的旗帜。善良的人们对施恩于他的人如此回应,陇水的水流长且寒冷,发出呜咽的声音。
注释:
- 礼数:礼节、礼仪。
- 徐孺子:指徐霞客,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和游记作家。
- 谢宣城:指谢灵运,南朝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山水诗著称。
- 千古:形容时间久远,意指永恒。
- 九京:古代指代京城,强调离别的遥远。
- 铭旌:指铭刻在旗帜上的文字,象征着志向或荣誉。
- 陇水:指陇山地区的水流,象征着哀伤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宋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豪放、清新、婉约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是黄庭坚为悼念友人李濠州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悲痛之情。李濠州是黄庭坚的挚友,此诗通过对历史名人的引述,提升了情感的深度。
诗歌鉴赏:
黄庭坚的这首《李濠州挽词二首》体现了他深厚的情感和艺术造诣。诗的开头通过徐孺子和谢宣城的典故,引入了对友人李濠州的怀念,既表现了黄庭坚对古今人物的敬仰,也隐含着对友人深厚情谊的感慨。诗中提到的“此别成千古”,不仅是对李濠州离世的感叹,更是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描绘了落日余晖、松楸阴影、箫声鼓声等自然景象,暗示着离别之际的凄凉与悲伤。尤其是“陇水长寒呜咽声”,通过水流的寒冷与哀鸣,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
在艺术上,诗人通过对比和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情感的强度。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既有哲理的深度,又不乏情感的细腻,使得读者能深刻感受到那种对友人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礼数最优徐孺子:徐孺子(指徐霞客)以其礼仪之道最为优雅。
- 风流不减谢宣城:他的风流才华丝毫不逊于谢宣城(谢灵运)。
- 那知此别成千古:谁能想到这次分别将成为千古之事。
- 未信斯言隔九京:不相信这番话,仿佛已经隔了九个京城。
- 落日松楸阴隧道:落日的余晖洒在松树和榆树的阴影中。
- 西风箫鼓送铭旌:西风中传来箫声和鼓声,送走铭刻在心的旗帜。
- 善人报施今如此:善良的人们对施恩于他的人这样的回应。
- 陇水长寒呜咽声:陇水流长且寒冷,发出呜咽的声音。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落日松楸阴隧道”与“西风箫鼓送铭旌”,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 比喻:将告别比作千古之事,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陇水发出呜咽声,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怀念友人,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友谊的珍视,情感深沉而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日: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别离。
- 松楸:代表坚韧与高洁的品格。
- 西风:暗示着凋零与忧伤的情绪。
- 陇水:象征着孤独与哀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濠州是哪位诗人所作的挽词?
- A. 王维
- B. 黄庭坚
- C. 杜甫
- D. 李白
-
诗中提到的“徐孺子”指的是谁?
- A. 徐霞客
- B. 徐志摩
- C. 徐悲鸿
- D. 徐光启
-
诗中“陇水长寒呜咽声”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愤怒
- C. 伤感
- D. 无奈
答案:
- B. 黄庭坚
- A. 徐霞客
- C. 伤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送友人》——李白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相比,黄庭坚的挽词更注重于对离别的惋惜,而杜甫则更强调兄弟情深的悲痛,体现了不同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黄庭坚诗文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