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双峰草堂作》

时间: 2024-09-19 21:18:26

敛迹归山田,息心谢时辈。

昼还草堂卧,但与双峰对。

兴来恣佳游,事惬符胜概。

著书高窗下,日夕见城内。

曩为世人误,遂负平生爱。

久与林壑辞,及来松杉大。

偶兹近精庐,屡得名僧会。

有时逐樵渔,尽日不冠带。

崖口上新月,石门破苍霭。

色向群木深,光摇一潭碎。

缅怀郑生谷,颇忆严子濑。

胜事犹可追,斯人邈千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敛迹归山田,息心谢时辈。
昼还草堂卧,但与双峰对。
兴来恣佳游,事惬符胜概。
著书高窗下,日夕见城内。
曩为世人误,遂负平生爱。
久与林壑辞,及来松杉大。
偶兹近精庐,屡得名僧会。
有时逐樵渔,尽日不冠带。
崖口上新月,石门破苍霭。
色向群木深,光摇一潭碎。
缅怀郑生谷,颇忆严子濑。
胜事犹可追,斯人邈千载。

白话文翻译:

我隐退到山田之中,心中安静不再与世俗交往。白天我在草堂中休息,目对双峰而卧。兴致来了就尽情游玩,心情愉悦符合我心中的理想。坐在高窗下写书,日夜能看到城里的景象。曾经因为世人的误解,背负了我一生的热爱。与林木山壑告别已久,这次来到松杉之地。偶尔到近处的精舍,常常能与名僧相会。有时跟随樵夫和渔夫,整天不再披挂。崖口上新月升起,石门破开苍茫雾霭。月色映照群木深处,光影摇曳在潭水中。怀念郑生的山谷,颇有些想念严子的渡口。美好的事情仍可追寻,那些人已然千载远去。

注释:

  • 敛迹:隐退,收敛行踪。
  • 息心:安静心灵,停止与世俗的交往。
  • 草堂:草屋,作者隐居的地方。
  • 兴来:兴致来了。
  • 佳游:美好的游玩。
  • 平生爱:一生所爱的事物。
  • 林壑:山林与山谷。
  • 精庐:风景优美的寺庙。
  • 名僧:著名的和尚。
  • 樵渔:砍柴和捕鱼,隐居生活的象征。
  • 崖口:山崖的口,月亮升起之处。
  • 郑生谷:指与郑生相关的山谷,代表一种理想的栖息地。
  • 严子濑:指与严子相关的渡口,象征着友谊与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字与之,号青山,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和山水诗闻名。他的诗风豪放,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和边塞的英雄气概。岑参生于公元715年,卒于公元770年,曾多次出征,旅居边疆,积累了丰富的生活体验。

创作背景:

《终南山双峰草堂作》是岑参在隐居于终南山时创作的。这首诗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纷争的淡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友情和美好事物的追忆,展现了宁静而高远的生活理想。

诗歌鉴赏:

岑参的《终南山双峰草堂作》展现了一种深邃的隐逸情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敛迹归山田,息心谢时辈”中,诗人声明了自己的隐退和对世俗的拒绝,暗示他对人生的哲学思考。接下来,“昼还草堂卧,但与双峰对”,则描绘了他在草堂中的悠闲生活,双峰的映衬使得自然景色更加生动。诗中的“著书高窗下,日夕见城内”反映了他在隐居中仍保持对外界的关注与思考。

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回忆起过往,感慨人与人之间的误解与遗憾,正如“曩为世人误,遂负平生爱”。他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以及对名僧的向往,表明他对高洁人格的追求。“崖口上新月,石门破苍霭”则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清幽的山水画卷,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在。

整首诗情感真挚,借助自然景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了岑参对自然、友谊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唐代山水诗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敛迹归山田:诗人选择隐退,回到自然的田野。
  2. 息心谢时辈:他希望安静心灵,告别世俗的纷扰。
  3. 昼还草堂卧:白天在草堂中休息。
  4. 但与双峰对:只与双峰为伴,显示出对自然的亲近。
  5. 兴来恣佳游:心情愉悦时尽情游玩。
  6. 事惬符胜概:所做的事情与理想相符,内心满足。
  7. 著书高窗下:在高窗旁写作,表现出文人气质。
  8. 日夕见城内:日夜能看到城中的景象,表现出对世俗的隐约关注。
  9. 曩为世人误:曾因外界的误解而受到困扰。
  10. 遂负平生爱:因此背负了自己一生的热爱。
  11. 久与林壑辞:与山林告别已久,展现出对自然的怀念。
  12. 及来松杉大:来到松林和杉树之间,感受到自然的浩瀚。
  13. 偶兹近精庐:偶尔到达精舍。
  14. 屡得名僧会:常常与名僧相聚,体现对高洁人格的推崇。
  15. 有时逐樵渔:有时跟随樵夫和渔夫,享受自然生活。
  16. 尽日不冠带:整天不再披挂,表现出一种自在的生活状态。
  17. 崖口上新月:崖口的上空,新月升起。
  18. 石门破苍霭:石门破开了浓雾,呈现出清晰的景象。
  19. 色向群木深:月光映照在群木深处。
  20. 光摇一潭碎:光影在潭水中摇曳,呈现出美丽的景象。
  21. 缅怀郑生谷:怀念与郑生有关的山谷。
  22. 颇忆严子濑:也想起严子所渡的地方。
  23. 胜事犹可追:美好的事情仍然可以追寻。
  24. 斯人邈千载:那些人已然远去,留给诗人无尽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逸生活比作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 拟人:自然景象如新月、光影等仿佛有生命,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对仗:如“昼还草堂卧,但与双峰对”,对称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借助自然景色传达内心的愉悦与宁静。同时也表现出对过往友情的怀念,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在纷扰的世俗中寻求内心平静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双峰:象征着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2. 草堂:隐逸生活的象征,代表了诗人的归宿。
  3. 新月:象征着希望与新生,暗示着诗人的美好愿望。
  4. 群木:自然的力量与生命力,体现了生命的繁荣。
  5. 潭水: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清澈,反映了诗人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岑参的字是什么? A. 子华
    B. 与之
    C. 玄宗

  2. 诗中提到的隐居地点是哪里? A. 黄山
    B. 终南山
    C. 泰山

  3. 诗人曾因何事“负平生爱”? A. 世人的误解
    B. 自然的变迁
    C. 朋友的离去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岑参与王维:岑参的诗多表现豪放与边塞气概,而王维的诗则更倾向于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细腻描写。
  • 李白与岑参:李白的诗歌常表现出浪漫与豪情万丈,而岑参则在隐逸中寻求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岑参诗文集》

相关诗句

敛迹归山田,息心谢时辈。下一句是什么

昼还草堂卧,但与双峰对。上一句是什么

昼还草堂卧,但与双峰对。下一句是什么

兴来恣佳游,事惬符胜概。上一句是什么

兴来恣佳游,事惬符胜概。下一句是什么

著书高窗下,日夕见城内。上一句是什么

著书高窗下,日夕见城内。下一句是什么

曩为世人误,遂负平生爱。上一句是什么

曩为世人误,遂负平生爱。下一句是什么

久与林壑辞,及来松杉大。上一句是什么

久与林壑辞,及来松杉大。下一句是什么

偶兹近精庐,屡得名僧会。上一句是什么

偶兹近精庐,屡得名僧会。下一句是什么

有时逐樵渔,尽日不冠带。上一句是什么

有时逐樵渔,尽日不冠带。下一句是什么

崖口上新月,石门破苍霭。上一句是什么

崖口上新月,石门破苍霭。下一句是什么

色向群木深,光摇一潭碎。上一句是什么

敛迹归山田,下一句是什么

息心谢时辈。上一句是什么

息心谢时辈。下一句是什么

昼还草堂卧,上一句是什么

昼还草堂卧,下一句是什么

但与双峰对。上一句是什么

但与双峰对。下一句是什么

兴来恣佳游,上一句是什么

兴来恣佳游,下一句是什么

事惬符胜概。上一句是什么

事惬符胜概。下一句是什么

著书高窗下,上一句是什么

著书高窗下,下一句是什么

日夕见城内。上一句是什么

日夕见城内。下一句是什么

曩为世人误,上一句是什么

曩为世人误,下一句是什么

遂负平生爱。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