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泸水南州远,巴山北客稀。
岭云撩乱起,谿鹭等闲飞。
镜里愁衰鬓,舟中换旅衣。
梦魂知忆处,无夜不先归。
白话文翻译:
泸水流域的南方州郡遥远,巴山之北的旅客稀少。
山岭上的云雾纷乱升起,溪边的白鹭悠闲地飞翔。
镜子中映出我愁苦的白发,船上换下了旅途的衣衫。
梦中魂魄知道思念的地方,夜夜都想提前归去。
注释:
- 泸水:泸水是指流经四川的河流,象征着远离。
- 南州:指的是泸水流域南方的地方,意指遥远。
- 巴山:指的是四川的巴山,北客较为稀少。
- 岭云:山岭上的云雾,表现出环境的苍茫和变幻。
- 谿鹭:溪边的白鹭,形象生动,表现自然的宁静。
- 镜里愁衰鬓:镜子中映出的自己,愁苦和衰老的迹象。
- 舟中换旅衣:在船上换下旅途的衣服,暗示心情的变迁。
- 梦魂知忆处:梦中魂魄知道思念的地方,强调对故土的思念。
- 无夜不先归:每个夜晚都想先回家,表现出对故乡的强烈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约715年-770年),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西北边疆的壮丽景色与战士的豪情。岑参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常常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岑参在外地的旅行过程中,因身处异乡而产生的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描绘了他在船上静谧的夜晚,思念故乡的复杂情感,这一主题较为常见,反映了唐代士人的普遍心态。
诗歌鉴赏:
《巴南舟中,思陆浑别业》是岑参的一首经典之作,诗中展现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首联“泸水南州远,巴山北客稀”,开篇便以地理的遥远感与人际的疏离感引入,表现出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惆怅。接着“岭云撩乱起,谿鹭等闲飞”,通过对山岭云雾和溪边白鹭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混乱的自然氛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
“镜里愁衰鬓,舟中换旅衣”两句,诗人通过镜子中的自己,展现了年华已逝、愁苦加深的感受,旅途中换下的衣服则象征着他对生活的反思与心境的变化。最后两句“梦魂知忆处,无夜不先归”,将思乡情绪推向高潮,强调了无论身处何地,心中始终向往故乡的情感。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示了岑参的独特风格,深刻而又富有韵味,令人感受到一种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泸水南州远,巴山北客稀:描述诗人身处远离故乡的地方,感受到孤独。
- 岭云撩乱起,谿鹭等闲飞:描绘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宁静与混乱。
- 镜里愁衰鬓,舟中换旅衣:通过自我反省,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 梦魂知忆处,无夜不先归: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强调内心的归属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镜里愁衰鬓”中的镜子比作自我反省的工具,体现内心的忧伤。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如“泸水南州远,巴山北客稀”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梦魂描绘成知道思忆之处,赋予无形的情感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思乡与孤独,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在旅途中的情感波动。诗中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故土的执着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泸水:象征遥远与思念。
- 巴山:代表孤独与疏离。
- 岭云:象征自然的变幻与内心的波动。
- 谿鹭:代表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 镜子:象征自我反省与面对现实的勇气。
- 舟:代表旅途与人生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泸水南州远”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
- C. 愤怒
-
“镜里愁衰鬓”中的“镜”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时间的流逝
- B. 生活的繁忙
- C. 友谊的珍贵
-
诗中“梦魂知忆处”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未来的憧憬
- B. 对故乡的思念
- C.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岑参的《巴南舟中,思陆浑别业》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岑参的诗更侧重于孤独的情感,而王维则展现了友谊与旅途的美好。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岑参诗选》
- 《唐代诗歌研究》